南宋统治者腐败的信息

摘要:历史上,史学界常说“唐宋”、“治唐宋”,我认为是不科学的。宋是五代以后多国并存,甚至汉族都没有统一的中国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长期是辽金的“臣侄”国,无法与唐等大一统王朝并列。宋所处的历史时期应称为“五代六朝”。宋朝当时还不是最繁荣的,一个异族的“臣侄”国家,根本称不上“繁荣”。真正的“盛世”应该是它的宗主国辽金和后来灭它的蒙古(元)。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专制、懦弱、腐败、卖国、反动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唐宋;治理唐宋;五代六朝;(指国家)非常贫穷和虚弱

宋朝,即赵宋,是自唐朝以来中国古代重要的汉政权。南北朝共存了300多年,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晚期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对宋代进行科学的历史定位和总体评价,不仅对宋代历史的研究,而且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晚期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上,时至今日,史学界比较有影响的观点都是把宋朝和唐朝联系起来,笔者认为“唐颂”和“治唐颂”之说并不妥当。本文想就此谈一谈,请批评。

1.宋能否与唐、元并列为“唐宋元”?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史家常说的“唐、宋”或“唐、宋、元”是很不科学的,宋不能与唐、元并列。

首先,宋朝在中国历史上不是一个统一的王朝。众所周知,唐朝和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朝代,也就是中国王朝统一了,而宋朝没有。宋朝历史时期,南方有大理,西方有西夏,北方有辽、金、蒙古。宋朝当时只是一个割据政权,也就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地方割据政权。同时,宋还没有完成统一全汉族的大业。在宋代的历史时期,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主体民族,如:辽朝的主导民族是契丹族,金朝的主导民族是女真族,蒙古的主导民族是蒙古族;西夏的优势民族是党项,宋朝的优势民族是汉族等。在当时中国的割据政权中,除宋外,其他朝代如辽、金、西夏、蒙古等都统一了自己的主要民族。宋王朝虽然在唐太宗时期于公元965年灭后蜀,971年灭南汉,975年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局面,但仍未能收复十六州等被辽占领的汉地。当宋灭辽时,虽然用金钱赎回了一些土地,但更多的土地立即丧失了。宋作为地方割据政权,没有资格与唐、元等大一统王朝并列。

其次,宋是当时中国割据势力中最懦弱的。在当时中国与宋朝并存的王朝中,如大理、辽、西夏、金、蒙古,表面上看,大理是最弱的:地狭人稀,武力不强。但是大理从来没有遇到过强敌,在一个角落就能摆平。这是一个独立的政权。而宋朝则不同:北方先后被辽、金、蒙古压迫,西部受制于西夏。如宋与辽的“元盟”,宋不仅不敢讨十六州,每年还向辽出口白银30万两,丝绸20万匹,再加白银10万两,丝绸10万匹。宋和夏同意讲和。西夏虽然名义上向宋投降,但宋每年给西夏13万帛、5.2万两白银、2万斤茶叶。宋夏两朝逢年过节、元首生日,要赐银22000两,银器2200件,丝帛衣服23000件,茶叶10000斤。宋、金联手灭辽,宋把从辽得来的金银帛,立刻给了金,并加增。金太吊人胃口,灭了北宋。南宋时,宋金议和。除了割让土地给金,宋每年还要向金缴纳25万两银子和25万匹丝绸。虽然白银和丝绸略有增加或减少,但割让的土地数量却在增加。蒙古南侵,宋朝多次要求和谈:割让土地,缴纳银帛,蒙古拒绝,最后被蒙古灭了。这样懦弱的宋,是不能和唐元并列的。

再次,宋朝当时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政权,也就是辽金的附庸性质。大家不要忘了,宋朝皇帝是北宋“禅院联盟”里廖的“侄皇”,要称呼廖孝太后为“伯母”。自南宋“绍兴和谈”以来,宋朝对金一直“百依百顺”。比如当时给晋人的国书是:“臣言:.....既然是恩来所为,就答应做诸侯党,做天下子孙,我就守臣节。每年皇帝的生日都和他的生日重合,使臣们都说永远不会停止祝贺他。从任旭年间开始,每年春天都有25万件贡品银和丝绸被送到泗州。.....与重庆结盟,智神为愚,其命毁,其国毁。”既然已经进入宣誓形式,希望王国早点发出誓言,让我们的城市永远有依据。"金帝的书上写着:"如果皇上说:宋康王赵构,你越是待在河表,你就越是勤政于我师旅,而现在的你...想在旧金山上市。这.....书封我为皇帝,以宋为国号,并担任天下大臣.....他愿意听从我的命令。”[1]宋朝以后,天帝干脆成了金的“侄帝”。比如宋朝给晋人的国书格式是:宋帝侄儿,谨向大金叔给皇帝的信进贡。晋人回书的格式是:“大晋皇帝叔”,不写自己的名字,也不写“诚别”;但写“致侄儿宋皇帝”,没有尊称就不叫“缺夏”。[2]作为一个“侄、臣”政权,宋与唐、元并行的面貌是怎样的?

为什么史学主流观点总是将宋与唐、元并列?至少有三个原因:1。“以你的名字为荣”。“尊名”就是求正统。比如唐朝解体以来,中国就出现了很多地方政权。哪个政权是正统的?从“尊名分”来看,就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乃至宋朝。因为他们都是直接从唐朝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而其他政权都不是。2.《公羊笔法》。“公羊笔法”,传统上叫“春秋笔法”,其实应该叫“公羊笔法”学。“公羊笔法”就是“褒贬”历史,其中一个“褒贬”就是“对内治中国,对外治蛮夷”,也就是?仙鹤?排除少数民族。你要知道:辽、大理、西夏、金、蒙古都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有汉族政权就不可能正统。3.新儒家史家的证伪。宋代以后,理学在中国学术界占据主导地位。理学形成于北宋后期,成熟于南宋。新儒家为了给自己的理论找到良好的历史基础,美化了宋朝的历史,人为地提高了宋朝的历史地位。

应该如何定位宋所处的历史时期?笔者认为科学的说法应该是“五代十国六朝”,或简称“五代六朝”。“五代”,即“五代十国”,与传统说法无异;“六朝”是指辽、大理、宋、西夏、金、蒙古。也就是说,唐朝以后的中国历史脉络应该是:“唐-五代六朝-元”;应该不是“唐宋元”,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应该说理论界对作者的这种观点是有* * *识的。比如莫女士就曾认为:“北宋、南宋统治长达三百年,历史上称为‘大宋’,但实际上宋朝并没有真正统一天下。建国之时,平西蜀、平南唐、平南汉、平北汉仍有覆灭腐朽之势。后来对辽、夏、金只能还手,无力还手。”宋朝的灭亡,几乎是五代十国以来混乱时代的延续。”[3]然而她始终无法突破“唐、宋、元”的旧规。

第二,关于宋代历史时期历史年表编纂的讨论。

在中国正统的历史年表中,宋朝所处历史时期的历史年表——以《中外历史简明词典》[4]附录中的中国历史年份代表为例,是这样编制的(见表1):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笔者这里引用的中国历史年表只是《中外历史简明词典》的附录,但其他历史著作中的中国历史年表基本相同,甚至中学历史教科书和《新华字典》的附录也是如此。这部历史年表是中国历史的主导年表,在学术界广为流传,影响很大。但笔者对此并不认同,提出讨论。

一、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等。不能与唐和袁并列。从表1可以看出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等。与唐和袁并列。如上所述,唐和元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朝代,但五代十国、辽、宋、西夏和金不是。这些不统一的王朝怎么能和统一的王朝并列呢?

二是风格不统一。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外历史简明词典》的附录《中国历史年代表》中,其对汉晋之间历史时期的编纂是(见表2):我认为这种编纂比较科学。(见表3)它先把魏、蜀、吴所处的历史时期界定为三国,再具体规定魏、蜀、吴的时代。即不需要把魏、蜀、吴并列来说明当时的历史情况。比如,它们都是中国历史的年表。为什么宋的历史时期要用“五代十国辽宋金夏”的方法来编,而魏蜀吴的时期要用“三国”的方法来编?这在风格上是不一致的。

表1:

海豹

建设

代理

慧堂618-907

五代十国

侯亮907-923

唐末923-936年

936-946年在晋朝后期

947-950在后汉

最后一周是951年-960年。

十个国家(1) 902-979。

辽916-1125。

宋与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西峡1028-1227

金1115-1234

元1271年-1368年。

①五代时期有一些封建政权,包括吴、、吴越、楚、闵、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史称“十国”。

表2:

海豹

建设

代理

韩晖西汉公元前206-25年

东汉25年——220年

220-265年三国魏

蜀221年-263年

吴222-280。

西晋265年-316年

东晋317-420年

表3:

海豹

建设

代理

韩晖西汉公元前206-25年

东汉25年——220年

魏220-265年

蜀221年-263年

吴222-280。

西晋265年-316年

东晋317-420年

第三,大理和蒙古被忽略。必须指出的是,辽宋西夏金朝时期,中国有两个重要政权:一个是云南的大理;另一个是北方的蒙古。两者都是少数派政权。忽视这两个政权的存在,不仅有汉族民族主义之嫌,也不能真实地解释当时的历史状况。大理建立于公元937年,后被元(蒙古)所灭。蒙古建立于公元1206年,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国号,后于1234年灭金,1276年灭宋,统一中国。宋代历史时期,在中国历史年表中忽略大理和蒙古是不妥当的。

第四,不能清晰地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况。中国历史编年史应该从宏观角度清晰地反映中国的历史状况。比如上面引用的魏蜀吴年表,笼统地叫“三国”,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混战时期。宋所处的历史时期的年表并不相同。一下子列出了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所有割据政权,大理,蒙古都不见了,让人看了深感不解。

笔者认为,宋朝所处的历史时期的历史年表应该这样编,而“五代十国六朝”——简称“五代六朝”的编法应该用“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来代替,以确定唐、元之间的历史情况。比如:

海豹

建设

代理

慧堂618-907

产生

产生

侯亮907-923

唐末923-936年

936-946年在晋朝后期

947-950在后汉

最后一周是951年-960年。

十个国家(1) 902-979。

廖② 916 —— 1125。

大理937-1253

宋与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西峡1038-1127

金1115-1234

蒙古③ 1206-1276。

袁1276-1368

①五代时期有一些封建政权,包括吴、、吴越、楚、闵、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史称“十国”。

②辽代初期的契丹,983年尧固改契丹为辽。

③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为元。

这种重组让人一看就知道:1。宋所处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战乱时期,即不统一时期;2.当时比较重要的政权有辽、大理、宋、西夏、金和蒙古。这里既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政权,其中不乏少数民族政权。3.袁统一中国的时间应该是1276,不能以忽必烈1271分封国家为标志。

3.宋是中国继唐朝之后的又一个“盛世”王朝吗?

传统上,时至今日,虽然有史家认为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政权,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宋朝是继唐朝之后中国又一个“富强”的朝代。比如明墓上清朝乾隆皇帝题写的“治唐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甘龙不仅是一位皇帝,还是一位国学造诣很深的学者。他的观点在中国学术界影响很大。直到现在,还有人在网上到处宣扬:“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是宋朝,不是唐朝”[5]等等。作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首先,这种说法缺乏历史前提。我们知道,将宋描述为继唐之后的又一个“盛世”朝代的历史前提,是史学界的“唐宋元”说。如前所述,真正的中国古代史中并不存在“唐宋元”,即宋不能与唐、元并列,而只是一个懦弱的汉族割据政权,既没有统一汉族,也没有统一中国;当时没有辽金蒙古强大,还长期割让土地给辽金,向其纳贡,称其为甥臣,是辽金的“侄臣”国,属于辽金政权。由于宋朝不能与唐朝、元朝等大一统王朝并列,所以不可能“统治唐宋”。

其次,衡量标准也有问题。例如,钱先生曾说:“一般认为,宋代...是一段“贫穷和虚弱”的时期。这种观点虽然有道理,但并不全面。实际上,宋代社会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是继盛唐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又一个高峰。为世界人民所称道,为中国人民所自豪的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大发明,都出现在宋代,这绝非偶然。它们标志着农业、工业、商业、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巨大发展和杰出成就。”[6]恕我不敢苟同。一个不统一的王朝,也就是一个弱小的地方割据政权,原则上是不能允许“盛世”的。退一步说,如果能让一个多国并存的历史时期的国家繁荣起来,就应该选择最强大的国家作为代表,而不应该把“繁荣”用在懦弱无为的国家身上。诚然,宋朝在文化、教育、科技、经济等方面都很繁荣,但必须明确的是(1)这种繁荣大多是畸形发展。以文化为例。宋代最发达的学科是哲学,也就是理学。300多年来,产生了一大批理学家,大部分理学著作相继问世,但都是在研究远离现实的“人性”,这对抵御外敌毫无作用。相反,宋并没有写一部有用的军事或外交著作。(2)这种繁荣并没有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比如宋虽然发明了火药,但在军事上处于劣势。经济实力雄厚,大部分是“冗员”。(3)这种繁荣在现实中往往是负面的。宋朝经济越繁荣,从外国人那里招来的掠夺越严重,从外国人那里得到的白银、丝绸也越多。活字印的书越多,讲“性论”的人越多,越不想抗日;科举越招进士,可用人才越少,甚至奸臣辈出。比如南宋谢谢后,曾向朝廷透露名单:“我国三百年来善待士大夫。我和我的继承人在家有多难。我的小部长想不出拯救时代的方案。对内,岸上之官将离城,对外,弃城避难,苟且偷生。”你为什么在地下看到已故的皇帝?“(7)火药越多,宋朝领土越少。圆规越多,过流放生活的机会越少——卢秀福不得不和南宋最后一个小皇帝一起跳海。

第三,五代六朝时期,曾经繁荣的朝代是辽金蒙古。“五代六朝”时期,从“盛世”的角度来看,应该是辽、金、蒙古三个少数民族政权。辽金虽然当时没有统一中国,只有蒙古(元)后来统一了中国,但作为少数民族政权,他们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辽、金、蒙古等少数民族由中国主体民族汉族统治,现在成为中国主体民族汉族的主人。这是多么伟大和繁荣啊!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实事求是,摒弃汉族历史的沙文主义偏见。

第四,“贫弱”不能完全概括宋政权的本质特征。

由于宋朝不是中国古代继唐朝之后的又一个盛世王朝,所以毫无疑问,它是一个“贫弱”的政权。诚然,宋朝“积贫积弱”,作者将其概括为“懦弱”。笔者认为,宋代的本质特征还应该包括:

腐败。宋不腐败,综合国力也不会那么弱。宋是中国古代最腐败的朝代,中国以前的封建王朝都是后期腐败。宋从建国初期就开始腐败。比如“陈桥兵变”的第二年,赵匡胤“以一杯酒宽慰将士”,请打仗惯了的将军们回去,“多买良田美女”庆祝一年幸福;赵匡胤、赵光印带头滥取士子,有时一次多达500人;真宗年间,宋祁曾上书提出“三冗”,“有定官,不限员,一冗;湘军不战而耗衣食,多此一举;”和尚道士越来越多,数量多得数不清。”[8]有人认为“三冗”就是冗兵、冗官、冗费。其实多余的兵、官、僧、僧、费一起可以看做是“四多余”。“四冗余”的出现是宋立国早期开始腐败的根本标志。而且这些腐败不是个别官员的腐败或者皇帝一时的失误造成的,而是制度的腐败,是所有腐败现象中最可怕的腐败。北宋建国初期,农民起义很多,包括工匠和士兵,可见其腐败相当严重。

叛徒。一个腐败的政权必然会背叛国家。在宋朝称呼外国人为“甥、臣”,割让土地,接受白银、丝绸,都是卖国行为。宋虽然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汉奸政权——第一个汉奸政权是石敬瑭,但却是最可耻的汉奸政权。石敬瑭因为没有实力,打不赢汉族内部斗争,所以背叛了国家。宋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繁荣,国土广大,也就是实力强大的时候,背叛了国家。而且宋把国家出卖给了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相对落后,土地少的蛮夷。宋朝不仅称辽、金为“甥臣”,割地纳贡,还把白银、丝绸输给西夏,羞辱了汉人及其祖先。而且宋既是娼妓,又是牌坊:向辽、金、殷、伯进贡时,用“输”或“收”字,而不用“贡”;向西夏缴纳银丝时,不叫“贡”,叫“礼”,以掩盖叛国行为。尤其是北宋的惠、秦皇帝,明明是被金人抓走的,相当于今天被美军俘虏的萨达姆,宋人却口口声声说“两个皇帝在北方打猎”。找什么?不是战俘。太可惜了!应该说,历史不能容忍石敬瑭叛国;历史不能容忍宋的卖国行为。宋的卖国行为给人类历史增添了一个荒谬的逻辑:先进国家打不过落后国家,大国要向小国屈服,弱国却要强大。这和人类历史上“落后就要挨打,弱肉强食压倒小”的逻辑正好相反!

反动。腐败卖国的政权肯定是反动的。这里作者的反应是指对汉族的反应。宋是一个汉族政权。它向其他民族屈膝,不想收复汉族地区。这是全体汉人的反应。中国历来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应该有更多的历史责任感。事实上,历史上汉族的统治者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比如汉唐时期,宋不想统一中国,只想和平,忘记了汉族对中国历史的责任,这是对汉族祖先的反动。宋作为汉民族的统治者,不仅自告奋勇做外族的“侄儿皇帝”,而且还写信给臣民,让他们老老实实地接受外族的统治,甚至不惜以抗战大臣的头像奉承外族,这是对他统治下的汉民族的一种反动!

专制。专制是宋朝最根本的特征。宋朝独裁:(1)削弱相对权利。先废除“坐议之礼”;后设立“参政会”来分权。(2)削弱将领的军事力量。先“放兵一杯酒”,再取消“殿前规规矩矩”的职务。士知兵,兵无常帅。还有“禁、项、项、范”四大兵制。朝廷只重视禁军,不断把湘军精锐调去禁军。禁军的核心任务是护卫皇帝,保卫首都,但不足以真正御敌。(3)削弱公务员在科举考试中的选择权。科举,皇帝任命,陪审员都是天子的学生。"你不能称官员为恩人、老师,而称自己为被保护人."(4)削弱缓冲区的力量。先是取消了藩镇的财权,然后又设了一个总判来监督。(5)削弱其他公务员的行政权力。在宋朝,很多高层部门长期处于虚位,以职位出名。比如三省(门下、中书、尚书省),副职官员往往不是常任官员,而是“知权”、“判官权”,即临时代理。宋还作了“官职之分”、“名实之分”,即“官”、“职”、“发”有所谓之分,“官”只是“等级秩序的产物”,并无实权;“职位”只给有声望的高官,目的是增加他们的名望,而不是增加他们的权力;只有“调度”有实权,但“调度”多是“知权”性质的。一些重要的“派遣”,如“知军务国事”,每三年要换一次,要设一个“总判官”来监督。(6)重用宦官。先用宦官监军,再用宦官带兵。(7)鼓吹君主至上。“三枢机”学说的创始人董仲舒被提升到夫子庙享受比赛。(8)搞另类的意识形态专制。宋代虽然对异端进行了严厉打击,但其主导方面是另类思想的专制。比如诱导知识分子只问名利,不问政治。比如当时流行的一句话,“不听窗外事,只看圣贤书。”宋真宗《劝学诗》说:“富民不必买良田,书中有千种粟。安装一个房间不需要一根高粱。这本书有自己的金色房间。结婚了不要讨厌无良媒体。书中有颜如玉。出门在外,不愁人,书中车马多。”男孩想满足他的野心,刘晶勤奋地阅读窗口。9.号召知识分子读死书,研究死物。宋朝皇帝带头读书。如赵光义曾上书史馆修太平总类,日进三卷;真宗开始办酒席,经常给手下送书。大批知识分子被组织起来埋头编纂远离现实的古籍。宋代出现了许多名篇,如《太平玉兰》、《元桂》、《文苑华英》、《紫同治剑》等。

宋朝的专制是宋朝懦弱、腐败、叛逆、反动的总根源。需要指出的是,宋朝的专制对军人的伤害最大。取消“殿前检查”,军队没有真正的指挥官;文人带兵,军队如何进行有效的整训?“兵无常帅,帅兵无常”,所以战时将兵不能更好的配合;太监监军,将军临阵退缩被剥夺了机动权;义和团制度,野战军失去战斗力;特别是大作战计划是皇帝和枢密院制定的,他们都缺乏对前线事实的了解。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吗?例如,张越在总结涿州之战失败的教训时说:“兵书上说,‘你在何处对敌,法令不清,不信奖惩,不闻鼓,不闻金。‘老师虽然有几百万,但有什么用?’他还说,‘谁要从中间自卫,谁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前面,谁就要被打败。’我听说过涿州之战。荣源不知道配送学校能否成立。分配派不知道三军的勇敢和胆怯,彼此没有管辖权。他们谦虚自私,没听说过奖励一个公用事业,杀一个汉奸。《兵书》说:‘弩不及短兵。如果你不会开枪,那就和漫无目的一样。如果你进不去,和没有你一样。“我听说过涿州之战。敌人还没到,所有的弩都打得如火如荼。兵马俑归,箭堆如山。不过我知道葛吉之剑有各种用途,就是驱赶天兵来京对敌。”《军事志》说:‘三军耳目在我国敲锣打鼓’。涿州之战我有所耳闻,不知何去何从,要么带兵打仗,要么调兵遣将。......涿州之战我有所耳闻,当时王实甫聚集,声音铿锵有力,但石未交,怪先乱。唉,军政如此,谁能存谁灭亡!“[10]我们可以从“涿州之战”看出整个宋朝军事失利的原因之一。

重新探讨宋代的历史定位和总体评价,意义重大。第一,可以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宋代当时的真实情况。传统上至今史学界的“唐宋”、“治唐宋”之说都是错误的,不符合史实。宋只是五代六朝时期的一个汉族割据政权,长期不独立。是辽金的“侄臣”之国。当时中国真正强大的国家是辽、金、蒙古等少数民族相继建立的政权。对宋代的研究、历史定位和总体评价,必须放在“五代六朝”的框架内考虑。没有“五代六朝”,所有关于宋朝的说法都是空洞的。其次,它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宋史研究中,拨乱反正是当务之急。传统上,迄今为止,历史学家对宋代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总结成功的经验,这是不恰当的。对于汉族专制、懦弱、腐败、卖国、反动的宋政权,我们应当着重研究它的错误和教训,而不应当着重研究它在国家和人民方面的错误。这种研究会本末倒置,甚至把教训误认为经验。第三,它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任重道远。宋朝是中国古代最专制的朝代,对宋朝专制的批判是对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批判。自五四以来,中国的反专制从未触及宋朝的专制,这是创造一种新的学术不公——孔子不公的历史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