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的百家争鸣,孔子起到了什么作用?

孔子1。仁与礼2。以德治国。鬼神的概念,近鬼神远4。因材施教。

老子1。朴素的辩证观2道是世界的本原3无为而治。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知识分子中出现的不同学派。所谓“百家”,其实主要包括儒、墨、道、法四家。其次,还有阴阳家、杂家、名家、军事家、小说家等。“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的地主阶级和没落的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一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

春秋战国时期,是封建地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阶级与阶层之间的斗争是复杂而激烈的。

代表各个阶级、阶层和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试图按照自己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和社会的一切事物进行解释或提出见解。他们著书立说,收徒收徒,高谈阔论,互相攻讦,于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所谓“百家”,主要包括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其次是阴阳家、杂家、著名学者、军事家、小说家等。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个流派称为“九派”,所谓“十派九派”就是由此而来。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他姓,春秋末期鲁国人。他的学说的核心是“仁”,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原则是“礼”。儒家学派在孔子之后分裂,孟子成为战国中期的代表人物。孟子的名字叫玉子,他是孔子的第一个孙子孔伋的弟子。孟子的主张是复古的、倒退的。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荀子,他的名字被尊为荀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