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统

我给你讲个详细的。你应该好好看看。很全面。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1,商周政治制度:

①分封制/宗法制度的内容和功能

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中央集权的形成,秦朝的专制(重要内容和历史影响)。

(2)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设立中朝和平刺史,实行庇护令)

(3)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

(4)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权、集精兵、削实权、生财之谷)

⑤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废三省,设中书省)

⑥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废丞相,设内阁;设王、和军部会议)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①基本特点②影响。

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的民主:①历史条件;②主要内容;③历史影响。

2.罗马法:①主要内容②历史作用③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第三,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和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

(1)权利法案的内容和功能。

②责任内阁的形成及影响。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美利坚共和国的建立:

①1787宪法的主要内容

②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的异同。

3.法兰西共和国的建立:①走向共和国的艰难历程。

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及影响。

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发展。

第四,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人民的反抗;

(1)侵华战争: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战争。

(2)反抗:①虎门鸦片被毁②太平天国③义和团运动。

2.辛亥革命:①革命的过程②历史意义。

3.五四运动:①五四运动的过程、特点和精神;②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五、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①诞生标志②意义

2.巴黎公社的产生及其经验教训。

3.十月革命:①革命的基本过程②历史意义。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①中国的建立;②工人运动;③国民革命;④武装割据;⑤合作抗日;⑤解放战争。

六、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1,建国初期政治建设:

①制度建设

(2)法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和宪法)

③制度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2.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①“文化大革命”摧毁了民主和法制。

②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标志、主要成就和意义)

3.“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①理论与内涵②香港、澳门回归③台湾省问题。

七。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1.两极格局的形成:①冷战政策及其内容②格局的形成③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多极化趋势:①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共体、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

(2)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影响,各种政治力量的增长)

3.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②70年代的外交成就。

③新时期的重要外交活动。

必修ⅱ经济增长课程

一、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1,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精耕细作(生产工具进步、水利建设、男耕女织模式、农书)

②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私有制)

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①主要成就(金属冶炼、防治、制瓷)

②发展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由官办向民营发展)

3.农耕时代的商业:

①商业发展概况(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表现、城市的繁荣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萌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工业文明的兴起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新航路的开辟:①迪亚斯和哥伦布开辟了海上通道。

②整个世界开始成型。

2.欧洲殖民者的扩张和掠夺。

:①早期殖民的特点

②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扩张。

(3)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影响。

3.工业革命:①工业革命的过程(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2)工业革命的影响(经济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

4.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①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2)对世界发展趋势的影响

(3)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影响

第三,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现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1.传统经济结构的解体:①解体的原因(外国列强攫取的经济特权和商品倾销)

②表现(小农经济的破产和新经济因素的出现)

2.民族工业的产生和曲折发展:

(1)现代民族工业的出现(背景和表现)

②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重要发展阶段、发展原因和障碍)

③资本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习俗(服饰、风俗变化、饮食和日常生活、大众传媒表现,以及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铁路建设、水运和空运、邮政发展、电报和电话,注意与工业革命成果的关系)

四。各国经济制度的创新与调整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模式。

(2)苏联经济改革:①三大改革②改革内容和成效(注意与苏联解体的关系)。

2.罗斯福新政:①1929-1933的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背景、改革内容、特点和历史作用)

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国家政策的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和福利政策)

③经营战略的调整。

动词 (verb的缩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1,建国初期的正确做法: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始(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②社会主义的三大转变。

③中共八大的正确政策。

2、经济建设的失误和教训:

(一)指导原则上的错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左倾错误)

②主要措施(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历史影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1)改革开放的决定。

②农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国有企业改革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注意地图上的知识)

4、经济起飞和生活变化:

①经济发展②城市化进程

③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

不及物动词经济全球化趋势

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战后国际经济形势,布雷顿森林会议)

②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③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特点

2.世界经济的区域组合:①欧盟,②东盟,③亚太经合组织,④北美自由贸易区。

3.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中国的挑战:①发展原因②问题。

必修三文化发展课程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

①原因(政治需要、经济发展、人才)

(2)意义(推动社会变革,影响后世文化学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及其观点:①孔子②孟子③荀子。

2.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①汉武帝的“崇儒”政策;②董仲舒的新儒家;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3.宋明理学:①理学的含义②思想家及其主张(朱成理学,王陆薛鑫)③理学的评价。

4.明清儒学:①发展特点及原因②代表人物及观点(李贽、顾、黄宗羲、王夫之)

二、中国古代科技

1.天文成就:①石干星井;②张衡发明的地动仪;③僧侣一行测得的子午线长度;④郭守敬写的计时日历。

2.数学成绩:①九章算术②圆周率

3.农业书籍:①《齐·姚敏书②农业书籍③农业行政百科全书。

4.医学成就:①《黄帝内经》②《伤寒论》③《本草纲目》。

5.四大发明:每项发明出现的时间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第三,文学艺术

1,文字的起源和发展:①甲骨文和金文②秦统一文字。

2.书画艺术:①书法史(典型字体、著名书画家、发展阶段)②绘画(画家、画师、重要作品)。

3.文学成就:①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②文学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4.戏剧:①元杂剧②京剧

第四,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1,希腊圣贤的精神觉醒:①主要代表(智者派,苏格拉底)②主要人文精神。

2.文艺复兴:①兴起的原因②代表成就(作品揭示的社会特征)③人文主义的意义④影响。

3.神权的衰落和人权的兴起:①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②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4.启蒙思想:①兴起的背景;②四个代表及其观点;③历史作用。

动词 (verb的缩写)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16课,26课)

1,牛顿与经典力学:创立的标志及其历史地位

2.达尔文与进化论:①背景(与神权衰落的关系)②物种起源③历史地位。

3.应用技术的发展:①蒸汽机的发明②电气技术的应用③应用技术发展的影响。

4.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①相对论、量子力学及其历史地位②信息技术的成就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不及物动词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代表文学成就:①浪漫主义诗人②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托尔斯泰)③现代荒诞喜剧④文学成就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有关。

2.代表音乐作品:①古典音乐②印象派音乐。

3.艺术代表作品:①印象派绘画②现代绘画艺术。

4、影视艺术:①技术条件②社会影响。

七、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1,现代思想解放的趋势:

①改革思想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

②新文化运动

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20世纪以来的主要思想理论成果:

(1)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历史作用。

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历史作用。

③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④三个代表理论。

八、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和文化教育。

主要科技成果:①军事技术②农业技术③信息技术④空间技术。

2.教育发展: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

3.百花齐放政策的提出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