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中国历史上的水平如何?
历史名人曹操,千百年来一直在评论它。
《三国志》作者陈寿在《武帝纪》末评论“剿是奇人,绝世英雄”,鲁迅评论“曹操是个很有能力的人,至少是个英雄”,毛主席曾评价“曹操是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易中天先生在《易中天品三国》中有详细的评论。奸诈、狡猾、坦率、真诚;豁达大方,又多疑;大方又小心眼。
可以说是人人风范,小人嘴脸;英姿飒爽,儿童情怀;颜有脾气,有菩萨心肠。“从这些评价来看,至少可以看出曹操确实是一个英雄,但他也是一个很复杂的人。
曹操本名夏侯,其父曹嵩是夏侯瑞的次子。因为夏侯瑞是个清官,养不起一家人,就把曹嵩收养给他的朋友曹腾,一个大太监。
曹仁和曹纯的父亲曹驰是曹腾的侄子,而曹驰的父亲曹豹和曹腾是亲兄弟,所以曹仁、曹纯和曹操是同父异母的堂兄弟;和夏的父母和曹嵩是兄弟,所以曹操和这两个人是真正的堂兄弟。
文志武术,文成武术。
曹操出生于公元155年,沛县(今安徽亳州)人。
少年时的我放荡不羁,喜欢飞鹰和走狗,喜欢读书和打猎。
所以曹操的名声很不好,又因为是宦官的养子,更加看不起。
然而,只有邱和南洋名人何清对曹操非常重视。曹操20岁去乔玄游玩,乔玄对他说:“天下将乱,非命之人不可助,能安之人,全靠你了!”曹操20岁升任孝宗。进入仕途后,他不畏权贵,整顿官场和百姓中的不良风气。
董卓作乱,曹操鼓吹民兵,开始不胫而走。
公元196年,汉献帝迎至许县。
后来又以天子之名,着手征服各路军阀和地方势力,并先后打败、消灭。张绣、吕布、袁术、袁绍、吴琬、刘表、马超、韩遂、张鲁在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奠定了北方霸权的坚实基础。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死于洛阳。
历史上以武功著称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就没那么有天赋了。肖钢、萧艺、李煜、赵霁,虽然在文艺方面有成就,但在治国方面却一塌糊涂。
纵观曹操一生,陶文的武艺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重荣誉于一身,在中国历史上是出类拔萃的,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东汉末年的腐败政权下,曹操被任命为洛阳城北的统帅,杀死了当红宦官简硕的叔叔,震惊京城。在郎的任命下,他写了一封信,为窦武和陈蕃申冤。他在济南任职期间,上任之初,罢免了十几个县的八个县令、县长,“禁淫,汉奸出逃,县界肃然起敬”;董卓作乱,曹操第一个起兵讨伐董卓。当董卓掳掠天子,火烧宫阙,逃往西边长安时,在各路联军各不相同,不肯进军的情况下,曹操只身一人,以五千大军,敢于向西追击董卓。在流离失所,衣食无着的时候,各路诸侯袖手旁观,而曹操却把奉天子迎到了徐县,皇帝的臣子才免于饥荒。
这样的做法恐怕不是奸臣奸臣之作,而是徐绍所说的“能治天下之能臣”。
从184年黄巾起义到公元208年,北方持续20余年战乱动荡,经济萧条,百姓贫困。
公元196年,曹操任命枣佐、任俊、韩浩等人开始开垦土地,并向大量失地农民发放土地和农具,按比例收取地租。后来,他在北方各地大力开垦土地,兴修水利,北方农业生产大大恢复。
曹操征讨张绣时,严令军队、马匹、士兵不得践踏农田,否则将被斩首,最后破令斩发。
其他的,比如对长期战乱地方的人免税,用* * *的钱供养孤寡老人和残疾孤儿等,都可以算是最早的国家社会保障政策,有些在1800年后的今天也没有实现。
曹操的这些措施极大地恢复了北方经济,人民开始安居乐业。
任人唯贤是根据能力任命人的最佳方式。
在汉代的发展中,检察员制度演变为贵族家族垄断仕途的特权通道。政治道德上弄虚作假变得普遍,贵族家庭的影响扩大到出现了袁绍家这样的“四世三公”。人才任用的荒谬造成了“授士而不知书;孝顺,父分居;寒素白浊如泥,最高精兵胆小如鸡。
生活在这个时代,曹操深知其弊端和危害,名不符实的现象极其严重。
而曹操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他无法理解白人完成自己霸权的重要性。因此,从建安八年到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先后颁布了四道诏令,分别是论官能、求才、求才、不弃短处、求才不捕品行。
纵观东汉末年,曹操各方面的人才最多。
这么多人才来投敌,曹操也没有混淆良莠。
而是要真正了解每个人才的优缺点,真正善于认识他人。如陈寿《三国志》所言,“官料据其器,矫情,不忘前事不忘。”曹操的用人不敢否认,即使是不喜欢他的人。洪迈的《容斋随笔》是一本对曹操非常不友好的书,但洪迈也极力赞扬曹操的用人,洪迈评价曹操的用人。
所以曹操帐下人才济济,谋士如云,猛将如云。谋士中有于迅、郭嘉、荀攸、程羽、贾诩、司马懿、柳椰、陈群、蒋济、满宠、钟繇、董昭、毛杰、崔琰等。,而武将在三军中勇武,冲锋陷阵。
这些人才的到来,除了曹操的个人魅力和光明的仕途前景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虚浮迂腐的人才政策真正做到了任人唯贤,兼收并蓄。
除了曹家,有人慕名而来,有人舍高求低,有人仇家。不管怎样,曹操都会答应他们。
程羽、柳椰、满宠、毛杰、李典、乐进、于禁等都仰慕曹操的威名,前来投敌,下士曹操李贤;于迅、郭嘉、贾诩、庞德都是敌营出身,而于迅、郭嘉是在袁绍势力如日中天的时候投奔曹操的。曹操受到礼遇,被委以重任。朱令是袁绍帐下的客人,后来留下来帮助曹操。当时,袁强和曹操处于弱势。张辽、黄旭、张合都是敌人,曹操对人坦诚相待。即使对于那些兵变后前来投降的曹,也是忘记过去而信任如初。
夏侯惇、储旭、典韦、李典骁勇善战,无往不胜,遂命曹操为先锋。曹仁、张辽、黄旭、张合等人智勇双全,曹操就让他们单独领兵,守一方;于迅学识渊博,为人正派,所以曹操让他主持朝廷的行政工作。郭嘉、荀攸、贾诩足智多谋,担任军队参谋,参与军事决策;毛杰、崔岩清正廉洁,分管人事工作;任俊,赵左,韩浩,工作努力,认真负责,负责开垦土地。
曹操的家人更是支持曹操。
公元190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时,曹操追杀逃往西天的董卓,被董卓的大将徐荣伏击,大败。曹操的坐骑受伤,是因为曹洪把马送给了他,曹操才得以生还。最危急的时刻,曹洪对曹操说:“天下不能有洪水,不能有公共事务。”这是多么的欣赏和敬佩,可以舍命保护对方,足见曹洪对曹操的认可和支持,这足以看出曹操并非小说家所说的汉奸。
试想一下,如果曹操是一个为了个人利益而费尽心机的政治野心家,曹洪是一个有钱人,有良田,有美宅,有宋* * *,他该有多幸福,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有。他会和一个奸诈残忍,品行恶劣,甚至为对方舍命的野心家毫无瓜葛吗?
浪漫的诗人,不羁的
正是有了这么多的人才帮忙处理政务,出谋划策,带兵打仗,曹操才有时间在文学领域大显身手。
曹操童年时期的博览群书,为他日后的文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放荡不羁的性格,极大地促进了他成为一代诗人。
建安文学,首推曹三子,建安七子,但实际上文学龙头是曹操。
曹丕和曹植是儿子。他们受父亲文人气质的影响,从小接受文学方面的教育,可以说是学曹操的。
其他陈琳、阮瑀、王灿、孔融、刘真、徐干、杨颖等下属集团都是曹操的幕僚,深受曹操影响。
曹操的文学领袖地位,不仅得益于上下级关系,其独特的四言诗水平更是鹤立鸡群的资本。
曹操有一种文人气质,这种气质他自己也知道。三国历史上,曹操是生活中最有趣的人之一。刘备的爱好是编草鞋和凉席。孙权喜欢打老虎,打猎,喝酒。诸葛亮出山前还能在山中喘息。他出山后,风华正茂的他已经筋疲力尽,大概没时间玩了。
另一方面,曹操在青少年时期就喜欢与和夏一起打猎。“秋冬夏读,冬春射”(《让郡公自知》),即使身居丞相高位,仍见曹操筑铜雀台,唤文人赋诗。这种闲适和优雅最能体现领导的胸襟和情怀。
《看海》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日月之行,若出其境;若星与汉辉煌,若出其不意,“是一种雄霸天下,拥抱宇宙的宏大胸怀和气势;“短歌写在赤壁之战的紧张时刻,最能体现曹操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独特的浪漫主义诗人情怀。”周公吐食,天下归其心”揭示了一代圣贤对人才的渴望;乌龟虽寿”,“老马卧虎,志在千里;烈士的晚年充满了勇气。“曹操晚年的雄心壮志和曹植的英雄气概被衬托得惟妙惟肖。54岁的曹操亲自率领5000骑兵追赶刘备。
曹操的这些优秀的四言诗,继承了《诗经》的传统,启迪了陶渊明,为死板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曹操的乐府诗也很优秀,继承了汉乐府的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深厚的感情。语言简单直白,所以钟嵘在《诗》中说“曹公直古,甚悲。”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曹操的《豪李星》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乌鸦。
是下层民众疾苦的真实反映,出自一个衙内之手,足以看出他对天下苍生的悲悯和济贫之心。这大概也是他大力耕地,平定民生的原因之一。
由于曹操的倡导,叶集团一时声名鹊起,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集团之一,“三曹”、“建安七子”自然在历史上脱颖而出。
除了在文学领域独树一帜之外,曹操在音乐和书法方面也很有造诣。
西晋的张华在博物学上结合了桓谭、蔡邕、曹操这三位汉末著名的乐师,可见曹操确实擅长音乐。同样,在这本书中,张华认为曹操是汉末仅次于张芝、张敞、崔原、崔伟的书法家,他们都是大书法家。历史学家对曹操书法的评价是“朱未笔墨出众”,“书画出众,风雅绝伦”。
曹操个人武功很强,擅长舞戟;曹操还擅长工程建设,酿造葡萄酒,研究饮食文化,著有《四季食制》。
知行合一,一代名将
汉末天下大乱,平定乱世,自然要靠军事力量剿灭四海,这是曹操深刻而清醒地认识到的。
曹操爱读书,打仗总是不停,尤其是兵法。这种精神和兴趣首先在理论上把他培养成了一个杰出的军事理论家。
曹操诠释了古代兵法。据史书记载,曹操注释了《太公尹福》三卷、《司马法注》、《孙子略解》三卷、《孙子集注》一卷、《孙子兵法》十卷,甚至把创新思想写进了书里,即《续兵法》卷二、《孙子兵法》卷十三(即《孟德》)
《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科学的经典。从它出现到东汉末年,曹操第一个注释它,它的解释非常权威,成为历代注释它的典范。
在战场上,曹操也是名副其实的优秀武将。大的战役有兖州灭黄巾军之战、兖州守徐州袁术之战、徐州攻陶谦之战、兖州回元击退吕布之战、下邳灭吕布之战、徐州攻刘备之战、官渡之战、苍亭之战、白狼山之战、潼关之战,小的战役有白马演金之战。
曹操作为最高统帅,非常重视军事参谋的作用,他帐下的军事参谋也很优秀。于迅学识渊博,程羽、贾诩、荀攸足智多谋,郭嘉善果断、运筹帷幄,曹操懂得善用人,并把他们分配到相应的岗位上,发挥他们的长处。
攻打张绣时,先有荀攸预料中的敌人;攻打下邳的有于迅和郭嘉贤。官渡之战,于迅上书曹操分析局势稳定军心,郭嘉分析敌我形势进行决策,刘野先呈上投石机图纸;攻打荆州时,于迅做了战略部署,贾诩提前预见了孙刘联盟;潼关之战,贾诩献分神;樊城之战中,董昭、柳椰和司马懿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此外,曹操还非常重视培养和选拔能独立作战的精兵猛将,“八* * *”(夏侯惇、夏、曹仁、曹洪、曹秀、曹真、曹纯、)和“五才子”(于禁、乐进、张辽、黄旭、张合)就是明证。
紫禁城战败,军纪严明,武功不乱。演金以少量兵力与袁俊作战。赤壁之战后,曹仁率领一支新败的军队在南郡和襄阳抵抗周瑜和刘备。张辽和乐进在合淝之战中以7000人击败孙权的10万大军;在黄旭潼关之战中,蒲半锦夜间切断了西凉军的后路,解救樊城,击溃关羽主力。张合汉中之战化险为夷,魏军避免了一败涂地。街亭之战切断了蜀军的咽喉,迫使诸葛亮退兵。等等,这些都是三国历史上的丰功伟绩。
历史上的曹操就是这样的人物,但生活中的曹操可能更陌生。
曹操是个圆脸胖子。他不高也不帅。
《世说新语》记载,匈奴使者谒见曹操,曹操觉得自己的矮小相貌“离国不远”,于是长相清秀的崔琰假装迎接匈奴使者,扮成侍者拿着剑站在胡的床边。采访结束后,曹操派人询问使者对王维的看法。结果匈奴使者说王维“很优雅”,却是床头有剑。
曹操是个多情多情的人。无论他去哪里,他都很仁慈。说好听了叫浪漫,说不好听了叫淫荡,说不好听了叫滥交。当然没有标准,就看怎么用词了。还有一点,曹操是诗人,情感丰富,爱美过度,对于诗人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李白、白居易、王实甫、纪晓岚等一大批文人都是风流才子,更何况曹操是位高权重、皇帝多于皇帝的强势手腕人物。哪个皇帝不是一宫六院;至于亲情,从曹操的遗嘱中可以看出,曹操原来的丁夫人因为曹昂的死,与曹操不和,回娘家了。曹操快死的时候,她最记得自己的身世,但让他生气的是原配妻子。恐怕这种迷恋是完全出乎意料的。
除了重视农业,还有一个曹操爱民的典型。
众所周知,刘备逃跑时喜欢带人。我不知道曹操还带着人。
白马之战后,曹操沿黄河向西撤退。曹操为了躲避袁绍在白马的屠城,带着百姓向西南进发。此时文丑和刘备领兵追击,兵力是曹操的十倍。曹操带着自己的六七百人的卫队殿后,让百姓先走。另一方面,刘备从樊城撤退到江陵时,也带了几十万人,后面还有五千曹骏,刘备军败了一两万。刘备带着张飞、赵云、诸葛亮逃走了,根本无暇顾及百姓。某种程度上,刘备借机笼络人心,曹操也是真心为民。
除了读书、吟诗、处理政务和打猎,曹操还喜欢填字游戏和饮酒,生活充满乐趣。
不要怕厉害的人,飞去怪。
至于历史上的骂名,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曹操篡汉,二是曹操狡猾,三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我在这里澄清一下。
第一点是关于篡汉,天下是汉还是魏,是刘氏的天下还是曹氏的天下。其实也无所谓。从秦朝建立到清朝灭亡,中国都是君主专制,政治制度性质没有区别,所以谁当皇帝无所谓;毕竟曹操和曹丕比汉末那些无能的皇帝强很多倍,能给天下百姓带来平安幸福。这样的君主对人民有益。自古以来,朝代更替是很自然的。曹魏顶替刘汉为什么违法?按照这个原则,所有新王朝的合法性都是值得怀疑的。最后曹操终其一生都在维护汉朝,没有称帝。
所以汉朝篡位纯属某些利益集团的污蔑,不需要做道德批判。
第二点是狡猾,兵不厌诈。曹操身处乱世。他要搞政治军事斗争,就得用一些策略,但策略和阴谋诡计的区别只是口头表达。中国人历来讲究褒贬。敌人对智谋的运用狡猾阴险,自己的聪明巧妙巧妙。这种基于自私的差异化表达,似乎很难让人信服。《三国演义》是对曹操背信弃义的放大,不可信。
所以狡猾是值得讨论的。
第三点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曹操政敌攻击他的时候不可信;曹操自己一方说“奉天子令其违臣”,从曹操的所作所为来看,奉的程度更大;标榜汉朝复兴的刘备,最终僭取了皇帝的称号。说别人“挟天子以令诸侯”,岂不是莫大的讽刺?所以这篇文章不需要讨论,可以理解。
当然,这些攻击曹操的理由都摆在台面上。真正攻击曹操的是他的人才政策和改革措施,侵害了很多利益集团。
同时,这也是中国政治的一大特色。攻击对手首先要把自己打扮成道德捍卫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肆意夸大和扩大敌人的错误和不光彩的地方。即使他们的心比敌人的脏,但攻击的理由绝对是人类正义的呐喊,让世人觉得他们是高尚的,是一尘不染的,是纯洁的,没有任何私心的,他们的伟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一寸。
综上所述,曹操除了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之外,还应该是一个好领袖、好父亲。一大批顶尖人才愿意跟随他施展抱负,培养出三个儿子,一个是优秀的政治家曹丕皇帝,一个是优秀的诗人曹植,一个是著名的曹彰。
在央视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中,四川三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沈伯钧先生给曹操的评价是“人杰地灵”,“人杰地灵”是班固对武帝的评价,“人杰地灵”是陈寿对曹操的评价,而吴先生对两者的评价都显示出评价之高。
英雄存在的意义,首先是他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其次,他的光辉形象会成为后人开阔眼界、立下志向、遇思启的精神动力和人生导师。
我坚信曹操就是这样的人。
一个伟人,在不断提升思想力量的时候,有更高的智慧和谋略,更宽广的胸怀和气度,更大的济世情怀;小人物,至少要学会洒脱,活得更乐观,学会求真务实的精神,活得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