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辽宁省图书馆是国家举办的省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学术性社会公益性文化单位。它是辽宁省藏书、图书目录和图书馆之间合作、协调、业务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在辽宁省文化厅的领导下。

辽宁省图书馆成立5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拥有近400万种古今图书(件)、10多种语种,与17个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建立了文献交流关系。在56万部古籍中,约有654.38+0.2万部善本,其中宋元版本近百部。此外,还收藏了丰富的东北地方文献和有关满清、满清、伪满的文献。

辽途是图书移动站服务模式最早的开拓者。新中国成立初期,其前身东北图书馆借鉴前苏联汽车图书馆和我国已有的流动书库,建立了最早的图书流动站,主动向群众传递图书。1950期间,东北图书馆在工厂、工地、高校、机关、部队设立图书流动站。抗美援朝期间,还在朝鲜战场建立了7个图书流动站。1988,辽图恢复了中断了30年的图书移动站。那一年,沈阳建立了5个部队流动站。多年来,他们将图书流动站与图书馆的阵地服务相结合,为读者服务。截至目前,他们已与部队、职业学校、监狱和居民社区联合设立了100多个图书流动站。据辽宁省图书馆馆长王介绍,为做好图书流动站工作,辽图配备了“五专”——专门机构、专人负责、专车服务、购书专项经费、专库调配,使图书流动站工作日趋成熟和完善。

2010以来,辽图还创造性地在基层或体制外建立图书馆分馆,如老干部活动中心分馆、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分馆、青年干部学院分馆等。2000年,本着“优势互补、优化组合”的原则,在沈阳市东陵区图书馆的基础上,成立了辽宁省图书馆农业分馆。这是国家公共图书馆第一个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的分馆。它改变了过去“小而全”的办馆模式,形成了总分馆的新格局。该分馆的建立不仅是对传统图书馆建设模式的突破,也是在新的图书馆建设方向和体系上的全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