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6个民族如何最原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改变旧中国民族成分和民族名称混乱的状况,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自1950以来,中央和地方民族事务机关组织科研队伍,对全国提出的400多个民族名称进行了鉴定。
加上以前承认的民族1983,确定了55个民族。
第一阶段的
从1950到1954,通过鉴定确定了38个少数民族。
其间,除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朝鲜、满族、瑶族、黎族、高山族外,其他被承认的少数民族有壮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哈萨克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侗族、
东乡族、纳西族、拉祜族、水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塔塔尔族、鄂温克族、保安族、羌族、撒拉族、俄罗斯族、锡伯族、裕固族、鄂伦春族。
民族学家黄显范对壮族的确认和方国瑜对纳西族的确认都有重要贡献。
第二阶段
从1954到1978结束土家族、畲族、达斡尔族、莫老族、布朗族、仡佬族、阿昌族、普米族、昂族、崩龙族(后改为德昂族)、京族、独龙族、赫哲族、门巴族、毛南族(后改为德昂族)
第三阶段
从1978到1987。1979确认基诺族是单一少数民族。至此,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已基本完成。
民族识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的一项大规模、前所未有的民族工作。
它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标准,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的成员资格问题。它是中国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在民族识别的三个阶段中,费孝通、黄先帆、夏康农、秋浦、翁杜健、、李安斋、吴、方国瑜、杨承志、杨坚、吴文藻、江、、、林等20世纪中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扩展数据:
民族差异的特点
1,国家语言
它是民族特征之一,是指不同民族使用的语言,是民族内部交流的主要工具,是民族重要的、稳定的、最显著的特征。它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一方面,民族语言的发展变化受民族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体现了人们通过长期实践获得的知识。由于不同民族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各民族的共同语具有不同的特点。另一方面,民族语言的发展对民族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没有各民族的共同语言,人们就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因此,拥有独立的共同语言自然应该被视为形成单一民族的重要基础。
2.民族地区
是民族特性之一,指的是一个民族居住和生活的地区。它在地理上是相连的,没有被巨大的自然边界(如山脉和海洋)分割,政治上基本统一,没有长期被国家或其他政治分割所分割。它是民族生存的物质基础。
一个民族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共同的文化特征,都是相应地形成和发展的。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共同区域,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其已经具有的语言、经济生活、心理素质等民族特征,久而久之必然导致相互之间产生严重的差异,最终导致统一民族的解体。
当然,一个国家的成员并不总是固定在一个共同的地区。因为谋生、经商、搬家、战争,会有杂居或散居的民族。
可以说,一个民族共同体一旦形成,其民族特征就会有一定的稳定性,然后即使这个共同体中的人异地居住,失去了原有的共有区,他们在原有的共有区形成的民族特征也未必会消失。
3.国民生活
它是民族特征之一,是指随着一个民族内部地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商品的流通逐渐增多,小的地方市场集中到全国市场,从而使各地区相互依存,把人们结合成一个整体的经济关系。
这种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系,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必然会在民族之间产生差异。但是,没有这种经济联系和共同的经济生活,民族的形成和存在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民族的各个部分长期断绝经济联系,就会被其他民族同化,或者和其他民族一起组成新的民族。这是斯大林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考察欧美多个民族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4.国民素质
是指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的心理状态,由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地理环境等特点反映在民族精神面貌上。
通过语言、文化艺术、社会风俗、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农村的眷恋,来表达自己的爱好、兴趣、气质、性格、情操、自豪感。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在民族共同地域、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及其历史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某些人逐渐意识到他们属于一个民族。这种民族自我意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稳定性。
一些族群的共同区域、共同经济生活甚至共同语言都发生了变化,但其民族自我意识依然明显存在,成为个体特征中最难识别的特征,从而成为族群认同中必须更加重视的标准。
百度百科-民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