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声怎么讲课?鸦片战争
简要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
焦点: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难点: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在课堂上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新模式?
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问题式”和“导学式”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同时,借助阅读史料、问答、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师生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内容,启发思维,启发分析,给学生留下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教科书分析
从1840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来,帝国主义先后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屈辱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在这一过程中,在结构超稳定的封建制度下,中国被迫改变平静而独立的发展轨道,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市场和国际政治斗争。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屈辱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抗和进步的过程。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顽强斗争,使帝国主义永远不能毁灭中国。反抗,反抗,再反抗,再失败。最后,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是一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这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历史。也是各阶级各阶层人民寻求救国、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真理的历史。
抓住以上线索,是学生辩证理性看待中国近现代历史问题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言:结合前三单元中西方的比较,回望封建社会后期中国的情况。对比中得出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而历史事实也证明,随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日益明显,西方大炮终于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40鸦片战争是起点。
b、新课教学: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背景:19世纪中叶,中国处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末期。在君主专制下,中央集权政治极度腐败,军事力量薄弱。经济仍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处于虚假繁荣状态,阶级矛盾加剧。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让中国人对世界潮流一无所知,盲目自大,还梦想着“去中国化”。
清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政治:落后的封建制度。
先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2)经济: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和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
(保守落后自给自足)
(开放、先进、不满足:市场、原材料)
3)对外:与外界封闭。
要求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根本原因)
闭关政策主要是指限制外国人来华的商业活动、居留期限、地点、行动范围和交往;限制对外贸易。这虽然起到了民族自卫的作用,但也阻碍了自身的发展,不利于中外交流。
给学生的特别提醒
注意:讲背景的时候要对应分析中国和西方,从对比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同时强调英国资产阶级的贪婪本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决定了英国必须打开中国的大门,抢占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这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2.导火索:林则徐禁烟运动——直接原因。
1)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英国鸦片走私
2)“烟”是怎么来的?-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走私鸦片的目的)
顺差意味着贸易顺差,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出口值大于进口值,也称贸易顺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目的是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获取高额利润。
3)“烟”的危害:
林则徐指出:“鸦片天下毒,危害甚大,故法当严。若仍置之不理,几十年后中原能剿敌之兵不多,无钱支付。”
4)林则徐禁止吸烟:
林则徐是我国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鸦片战争期间,他倡导禁绝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利益,缴获和焚烧了大量鸦片,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马克思称他为近代中国“向世界开了眼界的第一人”。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在虎门,下令将两万多箱鸦片,共计230多万斤,当众销毁。这就是著名的“虎门灭鸦片”。既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又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显示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坚强决心。
◆
思考:有人说“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禁烟运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有人说,“林则徐是千古罪人。如果他没有开展禁烟运动,就不会有鸦片战争。”你怎么想呢?
3.战争的总体形势
1)时间:1840。
2)过程:省略(注意有两个阶段,请同学们澄清清政府的态度)
广东广州——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再回到广东——扩大战局——攻占东南沿海部分城市(重点是长三角)——最后到达南京
3)战争时期中国军民斗争:镇江满清将领海陵、三元里民众抗英。
鸦片战争爆发后,陈连生、关天培、于谦、陈化成、海陵等爱国官兵英勇抵抗。各地人民也自发抗敌,取得一定战果。特别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揭开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
4、战争的结果:
1)《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条例》和《虎门条约》
①
割让土地:香港岛②赔款265,438+000万银元③开埠通商(广厦福宁上)④
传统关税
割让土地的赔偿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五口通商”和“关税协定”破坏了中国的贸易权和关税自主权,反映了英国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2)看《夏季条约》
3)黄埔条约
5、战争的影响:
1)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在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受到外国殖民主义一定程度的控制和奴役的一种社会形态;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意味着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在形式上仍然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国家已经逐渐现代化,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因素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自1840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治上,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国的领土、司法、贸易等主权不断被破坏,不再完整,但名义上的中国政府从未被外国列强破坏;经济上,中国日益增长的资本主义因素产生了现代企业和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有了自己独立的政治主张,登上了近代历史舞台,领导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文化运动。这一切表明
1840以后,中国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但同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壮大了,但从来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的主导经济,主导地位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所以现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重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三)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既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又要反对国内的封建统治。
4)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
☆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国家,反对外国侵略和国内封建统治为目的的革命。(1919五四运动)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重燃战火)
1,背景:
《王霞条约》和《黄埔条约》中都有12年后修改条约的规定。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国政府提出修改和约,被清政府拒绝。英法分别以“亚罗事件”和“马神父事件”为借口出兵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概述:
1)
开始: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建立广东巡抚衙门(以白圭为首的近代中国最早的地方伪政权)——1858夺取大卖,进逼天津。俄、美、英、法先后逼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2)
1859英法再攻大沽湖——1860占领天津——进京烧圆明园——中英法签订《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3.结果:
1)天津条约:1858
条约内容:允许外交部长驻京;开放沿海贸易口岸10个;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沿海港口航行;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旅游、贸易和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
条约内容可以写成“2460”。即:
二——两种船:外国军舰和商船;
四——四种人:牧师、游客、商人、牧师;
六——赔偿白银六百万两;
十-开放十个通商口岸。
2)北京条约:1860。
条约内容: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开放天津为商埠;把九龙分区划给英国;英法军费赔偿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条约的内容可以方便地记录为:“日。
天培
酒”
日——承认天津条约的有效性
天津开埠日
陪葬品——赔偿英法军费各增加到800万两白银。
葡萄酒-切九龙司到英国。
3)俄国占领中国北方大片地区——通过《北京条约》,俄国在80年代占领了中国北方1.5万多平方公里。
4.影响:
1)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2)清政府开始受外国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c、课堂总结: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急需市场和原料,腐败落后的清政府成为被掠夺的对象。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既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要反对国内封建统治,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D.作业:完成练习册P51分级训练中的A-tracking练习。
新老师第一次踏上讲台,通常会觉得不知道如何好好备课。教案是最好的助手。这是我帮你找的资料。根据教案的教学过程,会给你一些启发。如果你能上多媒体课,你就为课件做好了准备。别紧张,没事的,同学们都很可爱,你也会没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