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的历史

童谣历史悠久,始于《诗经》。魏凤元有桃——“吾忧吾心,惟歌且韵”。《列子》中记载的《抗屈》童谣,据说是中国传说中的圣人石尧的童谣。考证古今事说:“列子曰:‘姚鼐隐姓埋名游康渠,闻童谣……’既然一开始就有传言,那自然是因为姚。“有人认为《列子》不一定可靠,只承认《国语·于正》中记载的周宣王童谣是最早的童谣。即便如此,童谣也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诗经》中的某些篇章可以与之相比。

纵观中国古代童谣的历史,可以发现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明朝以前,所有的童谣几乎都是政治童谣,都不同程度地是政治斗争的工具,与孩子的生活无关;明代以来,在继续发展政治童谣的同时,出现了一批真实反映儿童生活的童谣,或者说。才有人有意识地开始创作和收集真正的童谣。我觉得大概明朝以前就有非政治性的童谣,只是因为没人收集记录而湮灭了。即使写下来,也往往是依附于政治的。明朝是中国大量产生资本主义因素的时期。当时有一批人冲破了宋元理学的束缚,思想相对解放。他们的视野扩展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领域,并且随着当时印刷业的繁荣,童谣的创作或收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国现存最早的儿歌专辑是明代吕坤于1593年编撰的《弹儿语》。此后,这一领域的专辑逐渐增多。

从现有材料来看,我国古代童谣总体呈现“两多两少”的局面:乱世多,盛世少;末代多,初代少。像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元朝,政治黑暗,内外战争频繁,民族分裂,生灵涂炭,反映这一时期政治斗争的童谣比较多。每一个朝代,一般都是后期多于早中期,如秦末、汉末、元末、明末等童谣广为流传的时期。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乱世和末世,政治斗争尖锐复杂,各种政治势力都在努力表达自己,包括用童谣为自己制造舆论。所以有童谣的沃土。另一方面,此时统治者的抑制力相对减弱,使得所有产生的童谣不会被扼杀。当然,新的统治者愿意保留为自己制造舆论的童谣,即使是诅咒被推翻的统治者的童谣,也往往是宽容的,甚至愿意记录下来作为“顺天意、顺民意”的证明。另一方面,在各个朝代的初中,统治阶级的统治相对稳定,除了歌颂和平的东西外,不容易创作和保存真正的战斗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