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简历
性别:男
出生日期:1518。
李时珍,本名董碧,生于1518,卒于1593。他是中国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也是当时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大师之一。
李时珍出生在一个以医学为职业的家庭。李计文神父是当地著名的医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药理学知识。他根据自己多年的从医经验,编著了《艾传》、《四沙发药》、《医学八脉法》、《痤疮皮疹的诊断与治疗》等医学书籍。受父亲的影响,李时珍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兴趣。但是他的父亲不想让他成为一名医生。因为,那时候医生的社会地位很低,人们并不重视。李计文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行医。虽然他也享受着为人民根除疾病的乐趣,但更多的是被有权有势的人看不起。于是,他极力劝李时珍读经典,读八股,企图从科举考试中找到出路。起初,李时珍确实辜负了父亲的期望,于1531年(明世宗嘉靖十年)考中进士。但渐渐地,李时珍越来越爱医,八股却越来越不爱读经典。尽管李颜稳多次开导他,他没能改变儿子的兴趣。
因此,李时珍从16岁到22岁,尽管他已经连续三次参加了考举人的乡试,却已落榜孙山。他在第三次农村考试后离开弟弟后,终于下定决心以行医为终身事业。1542年,李时珍开始行医。起初,他给父亲当助手。父亲太忙的时候,他也帮忙看病。每当他有空的时候,他就会贴上医学书籍来阅读。李时珍读书的闲暇范围很广。除了阅读《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A-B经》等经典医书外,他还特别喜欢研究历代的《本草》,其中后世的《证本草》(即史之急证)李时珍的医术提高很快,是因为他研究了前人的医书,并在医疗实践中注意学习和检验书中的知识。1545年前后,漳州一带发生大洪水。洪水过后,疫情蔓延,很多穷人都来找李家治疗。李时珍总是热情地接待病人,不管病人有没有诊费,但他对病人都一样照顾。在医疗实践中,李时珍善于运用“四诊”(即诊病的四种方法:望、嗅、问、感)和“人纲领”(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种症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提纲)的方法,巧妙地、灵活地把握“辨证论治”的规律。在作诊断时,他既用“经方”,又用“时方”,因病施治,不分风格。他特别喜欢用“单方”(指味道简单,可以局部使用的方子)、“试扩”(指临床应用有效的方子)和一些民间土方来治疗疾病,让患者花更少的钱,得到很大的效果。因此,它很受穷人的欢迎。
通过自己的医疗实践,李时珍深深感到,作为一名医生,辨别和使用药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但他发现《古本草》是针对建元出国考察的。李时珍历尽艰辛,终于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本草纲目》的编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578年,年过六旬的车士祯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初稿。到这个时候,李时珍已经花了27年写这本书。然而,科学态度严谨的李时珍并没有就此止步。经过十余年的修改,他三次改稿,才敲定这部史无前例的药学著作。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作为蓝本,原本载有1558种药物,但这些药物的名称比较杂乱,重复很多。
经李时珍整理,得到1479种药物。李时珍还收录了历代医家新采用的29种药物,他自己加了374种(李时珍自己在序言里说是376种,后来可能有修改,定稿时是374种)。
全书* * * 52卷,190多万字,分16部62类,* * *收药1882种。除植物药外,还有动物药445种,矿物药276种。此外,书中还收录了古代医家和民间流传的药方11096个,其中8161个是李时珍本人收集的。书中有1160个药物形态图表,增加人们对药物的感性认识。《本草纲目》一书系统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医的经验和成就,六大丰富了中药的品种,是中国古代药物学和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医乃至世界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本草纲目》外,还著有《胡哲湖脉学》、《奇经八脉考》、《临湖医案》、《简方集》、《五脏论》、《西三焦室决门考》、《白蛇传》等。但是它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消失了,只有胡哲湖幸存了下来。这两本书现在是学习脉诊的必读书籍。
《本草纲目》的出版不仅受到我国人民的热烈欢迎,而且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热烈欢迎。1606年,《本草纲目》传入日本、韩国,后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