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是怎么求雨的?
祭天,纳西语称为“蒙本”,是丽江和中甸纳西族最古老、最隆重的节日。“纳西拜天”“纳西拜天”的民间说法,充分说明了拜天在纳西族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祭天有春祭和秋祭。其中,春节又叫大节,在春节期间举行,是春节活动的主要内容。因此,春节是一个大节日,中秋节在七月中旬举行,所以也被称为七月祭天。
传说纳西族的始祖任连和林红宝结婚后长期拜天帝,但在神灵父母的指引下拜完天帝后,生了三个儿子,但长大后不会说话,于是又向天帝大祭,三个儿子讲三种不同的语言,成为纳西族、藏族、白族等三个民族。所以纳西族人认为祭天可以保护后代的繁衍和健康成长,代代相传。据元代李京《滇志》记载,纳西族人“正月上山祭天,极严极净”。元明清时期的中国史书中也有纳西族祭天的记载。而且祭天有一套完整的规则和复杂的仪式,可见纳西族人祭天的悠久历史。
根据对美、美、美三棵树象征意义的理解,纳西族祭天仪式中“天”的内涵包括天地自然和人类祖先。祭天的目的是加强群体的凝聚力,加强与天(自然)的联系,歌颂祖先祈福,祈求灾难,人与自然的和谐。
祭天有坛,一般是在离村子不远风景优美的地方,用石头围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场地,里面有坛。精致的拜神场还有内场和外场,四周高大的常青树环绕,风景优美,可容纳几十人到一两百人。春节期间,没有场地的郊区或坝中心也轮流在各个院落搭起围栏和帐篷祭天。在同一个祭坛上祭天的人称为“祭天团”,一般由一个村子里一家几口人组成。每个家族和与家族关系密切的崇拜团体都有自己的名字。过去纳西族的祭祀群体有普都、古叙、古载、古上、阿玉等名称。这个居住在不同地方的名称不同的崇拜群体,与古代纳西族的不同氏族或部落有关。祭天的大团体有几十个,小团体也有几十个。其中普渡祭天人数和人口最多,耗时最长,仪式相当复杂。不同组别的祭天时间有先有后,但都是在正月十五前举行。
祭天有复杂的程序,尤其是针对“污秽”。所有成员和用于祭祀的物品都必须经过严格的“除污秽仪式”。为了维护崇拜群体的纯洁和神圣,在崇拜领域只能使用纳西语。禁止外人进入朝拜场所。所有新加入的成员,包括刚出生的婴儿,刚结婚的儿媳和刚到的女婿,在被接纳为这个崇拜团体的正式成员之前,都必须向所有成员送礼。所有祭天的物品都要求干净、专用。如祭坛左右各种一棵栗树(代表天父、天母、天地),中间种一棵柏树(代表黄仁),前排种两棵小栗树(代表崇仁连夫妇),都是派去砍山、砍石头头的,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祭天用的米叫“神米”。要挑出整齐的颗粒,必须多次清洗干燥;小升米和装满米的竹篮,平时要挂在高处,用前用后洗干净;用来祭天的“神猪”一般是两头,两头轮流喂。要保证大猪几百斤,小猪八九十斤。再比如茶杯那么厚,十几尺长的大香。必须在秋天准备,使用前特别准备,分段贴上彩色纸花,使其日夜燃烧。其他器具,如大甑、锅、秤、刀、钩、叉、盆、案板等。,属于崇拜群体。通常由相关住户保管,不得随便使用。
纳西族祭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举行射箭和射击仪式。村民们集中在射击场,弓箭手一定是个男人。首先,东巴祭司宣读誓词,大家不停地喊“当...董”(射击)。现场气氛异常紧张热烈,体现了古代部落社会习武的历史传统。节日期间,每个村子都搭起了秋千,有的村子还跳牦牛舞、舞狮、白鹤舞、麒麟舞,非常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