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遗迹》中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长子朱标英年早逝,出于工作需要,被调至朱标之子朱允炆处。这一事件引起了以燕王朱迪为首的国王们的不满,并允许他削减诸侯以巩固皇位。然而,朱迪站了起来,站在峻青一边,为郭靖的民族灾难辩护。经过四年的战争,朱迪终于占领了南京,并允许他消失,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荆南之变。
朱迪称帝后,改国号为永乐。由于前四年拒不承认文健的称号,虽然朱元璋已死,但仍坚持将那四年改称遗使年,改为三十五年,遗使年就是朱迪发动靖南革命的那一年。
扩展数据:
京南之变的后续
朱迪称帝后,文健四年(1402)六月十八日,恢复了周王朱聪和齐王朱聪的爵位。随后,又恢复了代王朱贵和闽王朱坤的称号。永乐元年(1403)正月,明太祖成祖封周、齐、戴、闵四王为诸侯。
6月26日,成祖撤销建文帝之父朱标的兴宗殿,改称太子文怡。7月12日,成祖将朱允炆的三个弟弟从太子降为郡王。十一月,朱标之子朱、朱被废为,囚禁在家乡凤阳。
朱迪起兵是因为他反对文健减少诸侯。为了赢得国王们的支持,他还改变了宗室制度,以提高宗室的等级。比如洪武时期的规定,镇国将军(郡王之子)分为三类,郭芙将军四类,郭峰将军五类,镇国副将六类,郭芙副将七类,郭峰副将八类。
而成祖“又从一品加征镇国将军,从二品加征郭芙将军,从三品加征郭峰将军,从四品加征镇国副将,从五品加征郭芙副将,从六品加征郭峰副将”。
但由于朱迪本人是通过武装手段夺取政权的,为了保证中央政权的稳定,他在登基后先封了内地的边塞王改,然后逐步解除诸王的兵权:永乐元年(1403),更换了国王的禁卫和官员;永乐四年(1406),齐王的侍卫官被削去,不久被废为庶人。
永乐六年(1408),削王侍卫官;永乐十年(1412),廖望禁卫军被削;永乐十五年(1417),废谷王是庶人;永乐十九年(1419),纣王见形势不妙,主动提出归还禁卫军。
洪武十三皇子领兵,永乐六禁卫斩。同时保留了大量有经验的军事官员,加强了中央政府,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央政府与诸侯之间的军事实力对比。
虽然朱迪当年达到了朱允炆的目的,但他只是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并没有改变祖制。他的儿子汉王朱和仍然设立了三个卫队。
百度百科-京南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