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未来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四川省政府已批准《达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达州,建设川渝鄂陕交界区域中心城市。”为方便公众了解达州市的发展前景,激发他们热爱达州、建设达州的热情,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达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委托单位达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伟,请他对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进行全方位解读。

自2002版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以来,达州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到2011年,达州市区人口约73万,用地规模达到约5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基本形成“一江两岸五大组团”。

近年来,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批准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成渝城市群发展战略规划、四川省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城乡统筹”工作、大力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背景下,达州市也提出了建设川渝鄂陕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由于2002版达州市总体规划编制较早,不能适应区域中心城市空间拓展的需要,不能适应达州市快速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急需对总体规划进行修订。

面对新的形势和变化,对达州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审视达州的发展定位,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设施体系,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人居品质。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达州,打造川渝鄂陕交界区域中心城市。

按照“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城乡统筹”的总体战略要求,紧紧围绕达州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川渝鄂陕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坚持赶超跨越的主基调,加快发展, 坚持走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努力推进的发展道路”“着力优化城市空间形态,营造宜居生态环境空间,努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市与城市产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达州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格局,尊重城市历史文化。 同时,立足长远和宏观,努力建设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运行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总规修订要点包括:准确把握城市定位,重新界定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规模和实施时序;优化城市功能和用地布局。拓展城市空间,调整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格局,重塑城市空间形态;创造宜居的生态环境空间。充分挖掘景观资源潜力,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突出山城景观、风貌、生态特色;完善城市支持系统。构建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协调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完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把达州建设成为川渝鄂陕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达州城市规划区:宣汉通川区、南外、墨塘、新兴、经开区、河市、金牙、石板、白洁、槟榔、江阳、亭子、大雅、大丰、浮山全部,宣汉红岭、唐骏、庙安、柏树、杨烈,面积约16544。

以西城为城市中心,以程楠和老城为城市副中心。重点建设西城、程楠、河市、凉亭等区域,优化旧城改造。在土地利用评价的基础上,达州城市发展方向采用“由南向西延伸,由东向北扩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中短期内主要向西扩展莲花湖、复兴、双龙区域,向南延伸至河市、桐柏河,向北适度发展张家坝、韩家坝、维辛。规划远期城市主要向东发展,横跨雷音,也就是亭子地区。

中心城用地及人口规模:到2015年,达州城市建设用地78.95平方公里,用地范围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到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113.0平方公里,用地范围控制在130平方公里;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145.84平方公里,用地范围控制在16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2015年1万,2020年1.3万,2030年1.6万。

达州市城镇化发展目标:2010至2015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2015年达到42.7%,城镇人口290-300万;2015-2020年,城镇化率平均提高1.8个百分点,2020年达到51.7%,城镇人口360-380万;2020-203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2030年达到68%,城镇人口470-500万。

达州市分为老城区、西城区、南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城区、亭子区六个功能区。

老城区:规划到2030年,建成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含张家坝、韩家坝),人口22万。功能定位:城市商务中心、区级行政中心、职业教育中心、以传统商业、文化娱乐、职业教育、居住为主的综合开发区。

西城区:规划到2030年,建成区面积约32平方公里,人口45万。功能定位:城市中央商务区、行政文化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生产服务基地,以行政管理、金融商务办公、总部经济、科技研发为主,配套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居住等综合发展区域。

程楠区:规划到2030年,建成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含小河嘴、三里坪、李淑萍),人口28万。功能定位:城市副中心,城市门户,以金融、商务办公、居住为主的综合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到2030年建成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功能定位:重点发展天然气、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冶金建材。

江城区:规划到2030年,建成区面积约21平方公里,人口35万。功能定位:能源化工区配套开发区,以会展和生活设施为主的综合开发区。计划将河市机场迁至白洁。

展馆面积:规划到2030年,建成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人口30万。功能定位:未来大仙行政、经济、文化中心,集现代商业、现代服务、现代居住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按照“一核一圈两翼三轴”的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建设中部经济区、北部经济区、南部经济区三大经济增长极。

“一核”:指达州主城区。

“一圈”是指以达州为中心,由大竹、宣汉、开江组成的半小时经济圈。

“两翼”:指渠县和万源市。

“三轴”是指沿大余至大山高速公路、大湾至大坝高速公路、南大梁高速公路的发展轴。

北部经济区: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限制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业发展。

中部经济区:重点发展天然气、能源、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煤炭、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金融、信息、咨询、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南部经济区:大力发展机械电子、苎麻纺织、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

同时,计划将浮山、龙潭、范块、大竹河、九原、石桥、普安、石桥铺、土溪、清河打造成10旅游小镇;

把白沙、普光、南坝、胡加、三汇、林坝、琅琊、刘妈、杜诗、石梯、石河、庙坝、团坝、柏林、练师、江芝变成工贸城镇;建设53个以集市贸易为主的农民城镇。

以建设国家二级综合交通枢纽为契机,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奠定达州在国家“五纵五横”骨干网络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中的主导地位,形成四川省江海相连的东部通道和成渝地区的北大门。

铁路运输:加快建设进出达州的高效大能力铁路通道,把铁路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达州至巴中铁路,规划达州至重庆、Xi、万州、成渝城际铁路。

公路交通:重点建设“一纵四横”公路骨干,加快建设“五纵七横”二级干线公路,提高路网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强国内干线公路建设,大力实施县乡公路改造,提升县乡公路等级。一是高等级公路:建设大山、大湾、大坝、南大梁、达州至营山、通江至万源高速公路,达州东南部、西北部主要公路全部连通。同时,为加强达州中心城周边快速交通联系及其与市内五个二级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规划建设完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二是二级干线公路:计划提高路网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全市“五纵七横”二级干线公路网。三是枢纽站:建设9个国家级交通枢纽客货站和22个县级客货站,构建跨区域快速客货运输网络,形成交通方式协调、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紧密衔接的重要国家二级综合交通枢纽。

水路交通:大力实施曲江梯级开发,加快曲江航道升级改造,曲江航道升级为ⅲ级,周河航道升级为ⅳ级;加强达州、渠县等港口建设,努力将达州港建设成为年运输能力12万吨的港口。

空中交通:及时将达州河市机场迁至大仙县白洁镇,并开通更多航线。

中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以自由式和网格相结合的布局结构形式组织城市道路系统,形成以“三横五纵一环”为主要框架的城市道路交通骨架体系。

“三跨”:北跨,西起外环复兴北枢纽,经莲花湖地区与210国道相接,再经210国道南行,西跨周河大桥与八大高速盘石出入口相接;中恒,西起外环北二梁枢纽,东过马踏东达州火车站,再接津南大道至火车东站;南横,从外环线的尧塘枢纽向东连接叶公大道,经雷音店至亭子火车站。

“五纵”:中纵线,北起莲花湖,南接金龙大道,过化工园区后过州河,沿城堵山侧到达河南南部铁路货运站至新大洲;西起北至小河嘴周河桥,经铜川路、朝阳路、新西河路至新大洲铁路货运站,再与环城高速相交;西二纵,北起外环复兴枢纽,南经北二梁、尧塘、李家湾,再与中纵线相接;东一纵线北起韩家坝、新大宣公路,经张家坝,过岳明,经南坝、杨柳垭、经开区,南与外环高速相交,与现国道210相接。东二纵线,北接大湾高速,沿展馆西侧向南延伸,串联展馆区与主城区。

“一环”是指外环高速公路,北起达巴高速维辛入口,沿凤凰山西侧南至复兴,沿铁山东麓南至河城郑家坪,跨越周河,沿通博河北侧东至徐家冲,经雷音店,至亭子区南缘,再与东至达巴高带相接。通过外环高速连接重庆、大山、八大湾、大营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