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青铜器?

最著名的青铜器之一是司母戊鼎。

国宝“慕斯武定”背后的故事

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本上都学过“慕斯武定”。慕斯武鼎是中国青铜时代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当时祭祀生母的武丁之子所铸。司母戊鼎高133cm,口长110cm,口宽78cm,重832kg。(注:为方便浏览,本文仍称之为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中国的国宝之一。历经日据时代和国民党政府的诸多波折,终于在新中国得以幸存,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基本陈列馆。

慕斯武定诞生了。

1939年3月的一个普通日子,河南安阳县农民吴喜增正拿着铁锹在一片坟地里进行“寻宝”。吴喜增的主业是一个普通的耕田人,副业是“挖宝人”。这位所谓的挖宝者正拿着铁锹在安阳县四处挖掘地表下的古代文化遗迹。只要发掘出一个有价值的宝藏,就比他种几年地的收入好。安阳号称“七朝”。历史上,商朝、曹魏、后赵、魏冉、颜倩、东魏和北齐都曾在安阳建都。安阳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物丰富。

吴希曾在寻宝时,偶然发现一个藏在地下的巨人。根据他的经验和实地观察,这个庞然大物应该价值不菲,只是它太大了,不能悄悄挖出来卖掉。他正在犹豫,这个地方的主人吴佩文找到了他。按规矩,不管谁找到文物,都要分一半给土地所有者。吴喜增这个时候是不可能自己去挖的。为什么不借用吴佩文的力量,用人力和机械光明正大的挖,于是他跟吴佩文说,两个人一起挖,收益一半。吴佩文同意了他的建议,立即组织村民在黑暗中一起挖掘。经过几十个人两天的努力,这个庞然大物终于出现了。原来是一个青铜大鼎。青铜鼎口朝东北,鼎立西南,一只耳朵冲上去,斜在土里。青铜鼎出土时少了一只耳朵。由于青铜鼎太重,人力拖动拉不出来,村民们最后只好在坑里支起一个鼎,一点一点往外拖。

古董商收购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青铜鼎被挖出几天后,消息不胫而走。不仅隔壁村的村民来看望,乡里的人也来看望。消息传到北京,北京琉璃厂的大古董商小秘密来到安阳,向吴喜增、吴佩文开出20万银元的天价。吴喜增和吴佩文当即表示同意。但是小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砸碎这个大锅,方便他运输。吴喜增和吴佩文组织村民想尽办法拆除大锅,用大锤和锯条,最后只打掉了大锅的一只耳朵。因为当时安阳被日军占领,太多的动作容易吸引日军,所以小印青只能放弃。吴佩文于是把鼎埋在吴大院西屋马房下,把砸碎的鼎耳交给吴希增保管。

日军掠夺

大鼎出土并被斥巨资买下的消息,立即引起了驻张德县宪兵队长三郎太·京东的注意。他率领300多名日军向吴大院进发。根据汉奸提供的情报,大定藏在西屋马厩里,日军掘地三尺,也没有找到大定,只能失望而归。原来日军在翻译的时候把西屋马厩翻译成了西院马厩。碰巧吴佳西院真的有一个马厩。日军挖错了地方,当然什么也没得到。但日军仍不死心,五次到吴家彻底搜查,仍一无所获。吴佩文无奈南下避险。

国民党掠夺

抗日战争胜利后,安阳县参议员陈·久闻大定,早已垂涎三尺。他在大定找了个内线,严刑拷打,终于查出了他的下落。1946 7月11半夜,陈和姚县长带人挖出了大定。同年5438年6月+10月,大定作为60岁生日礼物送给蒋介石。蒋介石见了大定后,命中央博物馆筹备处修复保存。1949年,国民党政权逃离台湾省,想把后妈吴丁也一起带走,但大定太大,无法登机,只好留在南京。

命名有趣的事物

中国历史博物馆建于1959,后母武丁从南京调至北京,成为镇馆之宝。郭沫若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他仔细检查后,说大锅是司母戊鼎,认为司母戊是“祭母”。司母戊鼎的名字也传了下来,后来写进了中学课本。

但2011年后,司母戊丁的名字逐渐改为后母戊丁。2065 438+01 3月6日,央视《新闻30分》节目中首次使用后妈吴丁的名字,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央视随后公开回应质疑。原来考古界早就认可后妈武丁的名字了。因为在1976年,后母丁鑫在安阳殷墟伏濠墓出土,发现的形制、纹饰、铭文风格与后母武丁一致。据史书记载,傅颢是商王武丁的皇后,专家推断,后母武丁墓的主人也是武丁的妻子。后母武丁是商王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武而制作的礼器。这样看来,“斯”应该是“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