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需要学会遗忘这句话从何而来?
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自己的“黑历史”而接触到网络暴力。无论明星还是普通人,无论是获取流量还是为爱发声,似乎都逃不过群众挑剔的检验。此刻做什么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三五年前做什么说什么。言行一致、始终如一,的确是良好品德的体现,但在互联网时代,却有些陈腐,甚至令人不安。除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朋友圈可见三天,
微博作为一个广场社交工具,也推出了“账号暂时停用”功能,半年才可见,甚至被戏称为“自爆”,保证用户在需要的时候能以最快的速度隐藏自己说过的话。网络平台的海量存储空间在帮助人们保存必要数据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记住了大量无效信息;在辅助算法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似乎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互联网可能要开始学会遗忘,而不是成为地球历史的见证者。
随着我们越来越多地在互联网上记录我们的生活、工作、个人感受和观点,互联网扮演着一个记录者的角色。这不是比喻。在大多数网络平台上,十年后我们发布的文字会被准确记录,我们发布的照片不会褪色,我们发布的视频不会变形,十年后我们发布的颜文字会准确传达我们当时的情绪。这既是网络带来的便利,也是问题。如果互联网只记住普通人的黑历史,再大的浪,终究会过去。那么,当庞大的记忆中包含了不恰当的关键词,就有可能演变成更大范围的网络暴力。商报
今天的记者在互联网上写下了仇恨的价值。
正如《释放》一文中提到的,
2016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两位候选人在推特等社交媒体上互相攻击。之后,这场漫长的战斗虽然随着特朗普的当选而告一段落,但完整的辩论过程却被网络平台保存了下来。大量的负面信息,包括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民族仇恨言论,残留在关键词搜索中,在大选后的三年里,依然被前来搜索的人转发、评论、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