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剧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1,中国戏曲的孕育和形成。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汉代民间有一种带有表演元素的“角戏”,尤其是“东海黄公”。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剧”,有了更为激烈的表演元素,如头头、代面、挑娘等。唐代出现了以滑稽表演为特征的“参军戏”,由先秦时期的演员表演发展而来;民间歌舞剧进入宫廷,得到更大发展;民间出现了“粗话”“异体字”等流行说唱形式。到了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突飞猛进,出现了许多公共娱乐场所——“瓦舍”、“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全面的趋势,“宋杂剧”出现了。金代,在宋杂剧的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本元”,南方出现了“南戏”。到了元代,北方形成了“北方杂剧”,南方戏曲进一步发展成熟,形成了传统戏曲。

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时期的南戏。

南戏是中国戏曲的最早形式,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原名永嘉)民间,称为“捻兰卧游”。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结合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而形成的。其特点是体系庞大,歌词简洁,具有中国传统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戏剧大多表现民间故事。

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荣时期──元杂剧。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以元曲闻名,元曲中影响最大的作家只有北方杂剧(又称元杂剧)。北方杂剧的文学优于质朴自然,后世的戏曲文学首屈一指;关()、王(诗赋)、白(蒲)、马(致远)等杂剧作家成就了北方杂剧一代文学。北方杂剧的表演,表现了戏曲在形成之初的质朴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荣时期──明清传奇。

传奇起源于宋元时期的南戏,是南戏成熟和规范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取代杂剧成为戏剧舞台的主角。哎?词沰是从它的支架上取下来的。叶黄素的特性。其剧本、文学作品、辞书精美,体系庞大,名著不计其数,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学的鼎盛时期。表演越来越成熟,更多的是用昆曲来唱。

5.明代四大声腔

所谓明代四大调,是明代中国南宋体系中浙江海晏调、浙江余姚腔调、江西益阳调、江苏昆山调的统称。明代音乐出现了明显的本土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地方曲调的兴起。后两种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分别是益阳戏和昆山戏。前者已发展成为在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腔戏曲体系。后者发展成为一种优雅精致的昆曲。

6.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清初以来,戏曲舞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戏曲的民间化和大众化。先是昆曲和高腔盛行,接着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国剧舞台不再是传奇剧的天下,昆曲、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对手。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场所也从厅堂变成了茶馆。

7.慧半去了北京

乾隆五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八十大寿,“?姬慧半去北京演出,带来了一种与昆曲完全不同的地方调——枣徽调,给北京的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随后,南、、等徽班纷纷赴京。徽州调以其通俗、质朴赢得了北京观众的欢迎,从此在北京扎下了根。

8.京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件大事。

徽班进京后,湖北汉调艺人也在道光年间(1828左右)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演出。他们以徽派艺术家的身份演唱皮黄腔,但带有更多的湖北风格。回族与汉族在北京共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左右形成了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红枣京剧。

9.京剧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京剧形成后不久,就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繁荣期,那是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当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并在此时吸引了朝廷官员的喜爱。宫中丰厚的物质条件促进了它的艺术成熟。

10,京剧的第二个高峰──20世纪20-40年代。

20世纪初发生了什么?《硕鼠》带来的新思潮极大地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京剧迎来了第二个繁荣期。这一时期京剧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优秀的京剧演员层出不穷。此外,这一时期也是京剧流派最多的时期,梅兰芳、尚、和荀都在旦行。;余学派、马学派、齐学派;金(韶山)派、郝(生日)派、(后)派、萧(彰化)派等。每个流派的创始人都有相当数量的剧目,所以这一时期也是京剧文学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末。

11,京剧的第三个全盛时期──50年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呈现万象新貌。因此,京剧迎来了它的艺术春天。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艺术生命在1959左右达到了第三个高峰。这一时期的繁荣以演员阵容的强大和梯队的完整为标志。《白蛇传》、《和平将军》、《穆挂帅》、《野猪林》等优秀剧目的推出,也将京剧文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

12,新兴地方戏的出现──越剧、评剧、黄梅戏等。

20世纪初,一批新兴的地方戏开始登上地方戏舞台,包括越剧、评剧、黄梅戏等。它们都是从民间戏曲发展而来的,具有非常浓厚的地方风味。进城后吸收了京剧、梆子等老剧种的艺术营养,表演成熟。

13,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951年,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毛泽东为他题词“千千”。《惊鸿一瞥》将成为今后中国戏曲发展的指导方针。也就是说,戏曲艺术既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又要求各种剧种在自由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4,京剧现代戏展演举行。

1964期间,在北京举办了京剧现代戏展演大会,共推出35部剧目,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大红灯笼高高挂》、《芦荡火》、《白虎剧团的惊奇》、《智取威虎山》、《戴诺》、《六扇门》、《红嫂》。这是京剧在编创和表演现代戏方面成就的展示。

15,戏剧梅花奖设立

为表彰优秀戏剧演员而设立的奖项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成立于1983,每年评选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戏剧演员评选活动。

16,首届中国京剧节在天津举行。

1995 165438+10月,首届中国京剧节在天津举行,设金银铜奖,推出了一批优秀京剧剧目。在获奖剧目中,有《曹操与》、《狸猫换太子》、和的《岳》等。

17,第二届中国京剧节在北京举行。

1998 12第二届中国京剧节在北京举行。本届京剧节还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新编京剧剧目,如《骆驼祥子》、《贞观史圣》、《风雨同仁堂》、《大脚女王》、《千古一人》等。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的《骆驼祥子》是众多剧作中的佼佼者。

18,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

1999 8月15日至10 10月15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在北京举行。这项活动的目的是推出一系列优秀的新剧(戏剧、歌剧、芭蕾、音乐剧等。)来繁荣全国的戏剧创作。此次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剧种有黄梅戏《徽州女人》、川剧《黄金》、京剧《莲花灯》、贞观史圣、淮剧《金龙与蜉蝣》、《红楼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