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历史哲学(2)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第二部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及其缺陷

摘要: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不是反思历史,而是将历史提升为哲学,从历史中把握人类精神发展的内在逻辑。人的自由的实现是与人的自由意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自由意识实际上是人的精神对自身的意识。所以,对于黑格尔来说,历史其实就是精神自我意识的历史,是精神外化和扬弃的历史。

关键词:黑格尔;历史哲学;缺点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不是反思历史,而是把历史上升为哲学,从历史事件中把握其发生的原因,从历史中把握人类精神发展的内在逻辑。这个逻辑过程展示了整个人类是如何从原始走向现代文明,实现自由的。人的自由的实现是与人的自由意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自由意识实际上是人的精神对自身的意识。所以,对于黑格尔来说,历史其实就是精神自我意识的历史,是精神外化和扬弃的历史。对于这个历史过程,马克思指出:一切外化的历史,一切外化的消灭,都不过是抽象的、绝对的思维的生产历史,也就是逻辑的、思辨的思维的生产历史。?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第一,坚持自然与历史的区分。根据黑格尔的观点,自然界只有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中不会出现新的东西。日光之下无新事?;历史是不同的。它不断看到新的事物,这些事物是由精神创造的。也许黑格尔的思想是在康德区分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影响下形成的。康德认为,自然界遵循自然规律,而人类世界遵循自由规律。

第二,一切历史都是精神史。对于黑格尔来说,自然没有历史,但精神在历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精神?在自然界中,它不受偶然事件的摆布,但它是一切的绝对决定者。?精神的特点是它独立存在,所以它是自由的。它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实现自我意识。精神可以创造自己,实现自己。历史的过程就是精神发展的过程:?世界史可以说是?精神?继续让它潜伏在自己身上?精神?的表现。?

第三,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是理性(个人意识的最高点)。按照黑格尔的观点,人的精神活动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而是体现在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其中有热情、意志和欲望?主观方面?。这些主观方面都是精神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所有这些欲望、兴趣和活动是什么?世界精神?用来达到其目的的工具和手段——使这个目的有意识,并达到这个目的。但是,一方面,上面提到的各种个人和民族的生命力的表现,当然是他们对自己目的的追求和满足,同时又是为了更高更广的目的的手段和工具。个人和族群对这个目的是无知的,他们已经不自觉或不自觉地意识到了。?历史上,各个民族或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或目的相互争斗,因而遭受损失,而理性的普遍事物是不会遭受损失的。理性是通过热情、利益等主观方面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理性的狡猾。

第四,历史是精神发展的历史,精神发展有其内在逻辑。在这里,历史的变换是逻辑的变换,是放在时间的尺度上的,历史只是逻辑关系在时间上的展示。所以,历史上的各种事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是由逻辑必然性决定的。对于黑格尔来说,时间序列中的历史现象是由逻辑的必然性决定的。这种决定论思想也被称为现象与本质关系的决定论,黑格尔的逻辑通过否定之否定展示了这样一种抽象的思辨历史。为此,马克思强调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将人类历史描述为观念运动的历史。

第五,历史的进程在一个理性的国家走到了尽头。黑格尔的观点被人们批评为美化现代国家,尤其是当时的德国。科林伍德为他辩护,认为历史研究只研究历史,不研究未来。对于黑格尔来说,未来是一本从未打开过的书。因此,历史必须现在就结束。但黑格尔强调,走到历史尽头的国家不是德意志王国,而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国家?道德吗?你们所有人?然后呢。自由?什么事?现实?。?在这样的国家里,个人和社会实现了统一。关于《精神现象学》?精神?它的一部分描述了社会历史。?你在线吗?精神?在阶段中,意识进一步表现为普遍意识和社会。主体和客体、个体性和普遍性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统一。?其实在?精神?黑格尔在这部分说了什么?伦理?然后呢。道德?因此,如何在社会历史中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是核心问题。这个问题也是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讨论的中心问题。对于黑格尔来说,?国家是伦理观念的现实吗?在这里,个人和社会实现了真正的统一。

然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仍然有严重的缺陷。如果把历史哲学和法哲学的结合看作是广义的历史哲学,那么马克思的历史观就是在批判地扬弃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关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这表明马克思在深入研究历史观时,从一开始就抓住了黑格尔历史哲学中最核心的东西——政治哲学。通过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马克思指出了他的缺陷:

首先,黑格尔颠倒了他关于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逻辑关系的思想。按照黑格尔的观念,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都是客观精神发展的环节。家庭和市民社会是精神发展有限性的表现,而国家是客观精神的真实体现。国家克服了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局限,实现了自我。国家规定了家庭和公民社会。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思想进行了批判,认为黑格尔颠倒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他说:?家庭和公民社会本身把自己变成了国家。他们是驱动力。?马克思从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政治关系出发,提出了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思想,认为家庭和市民社会发展成为国家,是国家形成的基础。但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并没有完全摆脱黑格尔。对马克思来说,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都是精神发展和精神现实的环节。

第二,黑格尔混淆了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黑格尔在这里有着内在的矛盾:一方面,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划分出发,考察个人利益与普遍利益的关系;另一方面,它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并以这种结合为目标。马克思指出,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分离是现代社会的状态。在市民社会中,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斗争,黑格尔的理性国家就是把这些相互冲突的个人结合起来。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政治关系置于社会历史的维度中。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命题包含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意义。从政治层面看,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是马克思进一步思考自由个人如何相互结合的理论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