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亚历山大被认为是西方战争史上第一个伟人?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公元前10年6月,公元前323年),古马其顿国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出生于马其顿首都皮拉。他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十八岁时随父出征,二十岁继承王位。他足智多谋,在他短暂的13年马其顿国王生涯中,以其才华而闻名。对东西方的征服,首先在希腊建立了统治地位,然后摧毁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了一个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西起希腊和马其顿,东至印度的恒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有杀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般来说,西方人提到的四大军事家是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和拿破仑。亚历山大是最早的一个。他20岁登基,一年后出发远征波斯帝国,在征服波斯、埃及和印度北部后,33岁死于回军途中。这个人在西方历史上有多伟大,可以从一则轶事看出:凯撒年轻的时候。

我很平庸,直到34岁在西班牙做财务人员。有一次在神庙里看到亚历山大的雕像,突然想起亚历山大在他这个年纪已经征服了希腊人所知道的整个世界。与他本人相比,我不禁感到悲哀和叹息。因此亚历山大的事迹激发了凯撒的野心,他努力成为一个伟人。

亚历山大时代的背景是这样的: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帝国。公元前5、6世纪试图征服希腊半岛,希腊城邦联合击退波斯侵略(如著名的马拉松、温泉关、萨拉米斯湾战役)。然后希腊的雅典和斯巴达争夺希腊世界的领导权长达30年,雅典、斯巴达和底比斯相继称霸。

希腊北部小国马其顿趁机崛起。亚历山大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菲利普。腓力建立了一支精锐的职业军队,完善了步兵方阵的组织,使马其顿成为希腊世界的强国。亚历山大在充满英雄主义的宫廷氛围中长大,不仅练武,还接受了优秀的教育。亚历山大的私人老师是亚里士多德,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从13岁开始和亚里士多德在一个小山村里生活了三年。根据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富勒的说法,亚历山大是希腊这个人多地少的传统城邦世界中,第一个具有“四海一家”帝国思想的君主。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罗马帝国,现代西方文化被

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他不仅是世界的征服者,而且创造了一种世界观念,这种观念在此后的每个时代(在西方)都一再复活。正因为如此,历史上(西方)再没有人能跟得上他的光辉地位”(引自富勒《亚历山大大帝的将军船》)5438+008。肯定有他老师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亚历山大20岁时(公元前336年),菲利普遇刺身亡。亚历山大继位后,利用父亲打下的坚实的政治军事基础,完成了雅典、斯巴达、底比斯几百年都没有完成的事情,成为整个希腊世界的共主,收编了一支希腊联军,开始了向庞大的波斯帝国的远征。

公元前335年底或公元前334年初,21岁的亚历山大率领3万步兵和5000骑兵,渡过赫勒斯庞海峡(今博斯普鲁斯海峡),踏上亚洲的土地,开始远征。从那以后,直到他去世,亚历山大一直在远征,再也没有回到希腊。他的希腊联军,步兵主要是马其顿方阵士兵,骑兵主要是希腊帖撒罗尼迦骑兵,以及他最精锐的马其顿禁卫军(西欧重骑兵的原型)。美国军事理论家杜普伊认为,马其顿方阵是当时世界上真正的军事组织和战术革命(《武器与战争的演变》,85中文版)。

亚历山大一生都在征战,打过无数次战役,其中最重要的是四大战役。第一场战役是格拉尼的格拉尼库斯战役,在越过赫勒斯庞后不久。波斯边疆各省的三个总督,包括隶属于波斯皇帝大流士的马匹,联合四万士兵(两万波斯骑兵和两万希腊雇佣兵),在一战中被亚历山大击败,在这场战役中,亚历山大亲自率领禁卫军冲锋,砍下了两个波斯总督,他的头盔和帽缨也被其中一个波斯总督的战斧砍下。另一个波斯总督在亚历山大的背后进攻时被亚历山大的部将杀死。

此战之后,他发现波斯的海军优势严重困扰了他的后勤补给,但当时希腊并没有足够强大的舰队来挑战波斯的海权。所以他决定采取一个愚蠢的方法——从陆地上夺取所有地中海东部的港口和基地。亚历山大从今天的土耳其出发,一路到达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途中,波斯皇帝大流士利用亲征,从亚洲腹地招募数十万大军,出现在亚历山大身后,切断了马其顿军队的补给线。亚历山大转身面对大流士的优势兵力,打了伊苏斯之战。古典历史学家对伊苏斯战役中的波斯军队有不同的看法。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中的60万,绝对是被大大夸大了。但是,波斯势力占据很大优势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波斯军队的素质不如马其顿军队。这场战斗几乎消灭了波斯军队,大流士皇帝逃走了。为了巩固后方,亚历山大没有追击,而是掉头继续攻克地中海沿岸的港口,期间进行了著名的提尔城攻城战,历时7个月。

随后亚历山大南下征服埃及,建立了今天埃及著名的港口城市亚历山大,并宣称自己是太阳神阿蒙的儿子。这时,“他联想到了Homonia的概念,意思是和谐、统一和团结”。亚里士多德告诉亚历山大,希腊人应该被当作朋友,野蛮人应该被当作动物。但是亚历山大比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其他人走得更远。他宁愿将人类分为善与恶,而不考虑种族差异,因为亚历山大相信他有着上帝赋予的使命去调和全人类。”(出自英国历史学家塔恩·塔恩的著作,转引自富勒《西方世界军事史》第一卷,1980,107页)。

征服埃及后,亚历山大北上波斯腹地,与大流士全面和解。阿尔贝拉之战,又称高加米拉之战,亚历山大的4万步兵和7000骑兵面对的是大流士亲自召集的波斯帝国各部落的士兵。普鲁塔克的经典著作《十二王传》说波斯军队是654.38+0万(没错,100万),阿里安说是4万骑兵,654.38+0万步兵,200辆镰刀战车,654.38+05头战象(这是汉尼拔对罗马战争前第一次在印度以外使用战象)。当然,这些数字被大大夸大了。波斯军队的真实人数已经无从得知。最保守的估计是步兵20万,骑兵4.5万。阿贝拉之战的结果是,古老而庞大的波斯帝国在一战中崩溃,大流士逃离战场,后被起义军中尉所杀。

波斯帝国灭亡后,亚历山大继续向里海进军。经过一系列战役,他消灭了无数个国家,向东进军,穿过阿富汗,入侵印度,一直行军到印度东部的海德佩斯河。他与前来参战的印度国王porras对峙,打了他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场。海德佩斯之战彻底击溃了波拉的军队。因为钦佩波拉的勇敢,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亚历山大在战后释放了被俘的波拉,仍然让他当印度国王。虽然porras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在战场上被杀,porras本人仍然坚定不移地忠于亚历山大。

此时,亚历山大的军队已经厌倦了战斗,亚历山大不得不开始向西返回。途中,他还派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险活动,包括找出印度河的入海口,寻找波斯湾,绘制海岸地形图,试图弄清里海到底是海还是湖,等等。公元前323年6月,他回到巴比伦,在那里染上疟疾,33岁时去世。

亚历山大死后,他自己征服的庞大的马其顿帝国被一分为四。除了马其顿和最远的印度,亚洲部分由塞琉西王朝的部会继承,也就是后世征战不休的叙拉古帝国和罗马帝国庞贝、克拉苏等人。埃及由托勒密继承,即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直到后世的克娄巴特拉嫁给凯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