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历史发展
据史料记载,早在6000年前,上海人就已在此居住。春秋战国时期,上海先为吴越之地,后归楚。在楚高烈统治时期,上海是春日沈骏黄歇的封地。黄歇挖了黄浦江,上海被昵称为“申”因为黄浦江被昵称为春天。吴淞江下游两岸的居民大多以捕鱼为生。渔民创造了一种工具“胡”来抓螃蟹,后来“胡”演变成了“上海”,成为上海的另一个别称。自汉代以来,上海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日益加强。隋唐时期,随着江南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的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唐朝天宝年间(公元751年),由昆山、嘉兴、海盐三县及华亭县东北的华亭海,即现在的上海市区所在地,设置华亭县。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76年),设上海镇,属华亭县管辖。由于南宋时期频繁的商业活动,上海成为一个新的贸易港口,商人众多。到了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上海镇已经成为华亭县的第一个重镇,所以到了元二十八年,华亭县东北的五个乡都定为上海县。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48年),海禁解除,上海获得空前发展,开通了内河航运、长江航运、南北远洋航运、国际航运等多条航线,经济地位日益强大。1840鸦片战争后,英军入侵上海、南京等地,上海正式作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此后,各路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在上海倾销商品,寻找原材料。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上海近代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基地。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上海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成为一个孤岛。日伪野蛮掠夺,上海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在国家的关注和自身的便利下,上海终于以全新的姿态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