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的文明是什么?
1.概述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对人类文明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上,他创造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他创立了“明代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中,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了万能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的阿拉伯数字,其实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到了西方。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古印度产生,后传入中国、朝鲜和日本。2.纯粹的旋律-音乐和舞蹈印度是文化的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古代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等多种文化潮流。另外,它是一个由五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它就像一个大的文化博物馆。位于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买是文化中心,而加尔各答每天都有关于文化的新闻。多样化的音乐、舞蹈、芭蕾和喜剧让游客眼花缭乱,流连忘返。长期生活在喧闹的大城市,人们向往回归简单。印度传统音乐的基础是“自然”。它赞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四季的旋律都体现在传统曲调“Lag”中——据说古人是受林中鸟鸣和树枝燃烧声的启发,创作了第一首《Lag》。至于歌的内容,源于北印度的宗教仪式。时至今日,传统歌曲依然保留着古老的发音,演唱者的音质纯正,使得歌曲保持了一种简单纯粹的赞美诗的感觉。即使听不懂歌词,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圣与宁静。——Natyam,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印地语意为“舞蹈的艺术”。除了强调舞蹈的节奏,还强调伴奏音乐一定要好听,由庄重的诗词和简单的音乐组成。这是一种祭祀舞蹈,能充分体现舞者的感情。它最初是由寺庙里的寺庙舞女表演的。这个舞蹈的关键是保持上半身挺直,双腿半弯,双膝分开,双脚像半开的扇子。虽然有严格的动作规范,但实际上每个演员的表演都是不一样的,大部分时间的表演都是即兴表演,所以每个Natyam的个人风格都很强烈。现在,这种传统舞蹈又以一种复古的潮流重新崛起。不过古代Natyam一般都是独舞,现在集体舞比较流行。一群穿着华丽传统服装的婀娜舞者在优美的音乐中像仙女一样翩翩起舞,效果比独舞还要好。今天,Natyam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技术艺术体系。3.古代美食印度的咖喱闻名于世。很多人认为米饭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物和调料。但实际上,大米只是印度部分地区的主食,咖喱对大多数印度人来说是一种奇怪的调料。其实没有统一的风格是印度菜最大的特点。而且印度各城市之间不仅饮食习惯差异很大,甚至每个家庭都有明显的饮食风格。但总的来说,鸡肉、鱼肉、羊肉是最常见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酱料,在印度各地都很受欢迎。当然,每个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显的地方特色。在印度的厨房里,只有新鲜的青椒和干红辣椒是辣的。所以不爱吃辣的游客不用担心吃不到正宗的印度菜。对游客来说,印度最著名的传统菜肴起源于印度王室。炖肉、酱和米饭是三种不同烹饪风格的基础。但皇家美食毕竟只能在专门的餐厅和酒店吃,普通人对此并不“感冒”。在当地,很多受欢迎的印度菜都很家常,比如用煤火熬了一整夜的涂着绿芥末的未发酵燕麦面包。这种简单的冬季小吃被农民和城里人视为最爱。在南方城市,正宗的脆饼和蒸年糕很有名。至于一些沿海地区,除了螃蟹、龙虾、虎虾、贝类等海鲜大餐外,香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泥炉炭火烹饪是印度一种独特的烹饪方法。它对时机非常讲究。当炉温达到600℃时,烹饪相差一两分钟,甚至一两秒,都会影响烹饪的成败。这样做出来的肉不用油,吃的时候蘸酸奶。菜还没上,吱吱作响的炭火和余香已经让你食指大动。此外,在印度的许多地方,人们喜欢用一种叫做“塔里”的大浅盘盛食物。与“塔里”用餐时,要入乡随俗,慢慢品尝,狼吞虎咽只会让当地人发笑。4.铜像古印度是一个神话之地,有着极其发达的宗教和哲学。因此,古印度的铜像往往是神话、宗教偶像和哲学隐喻的象征,它们体现了神灵的精神。印度的铜像传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印度河时代的铜像舞者。公元前9-6世纪相继出现的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前身)、佛教、耆那教,为古印度艺术提供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包括青铜雕像。在印度中世纪(7-13世纪),印度铜像达到了顶峰。5.数学成就自哈拉巴文化时期开始,古印度人就使用十进制,但早期没有数值法。直到公元7世纪,古印度才开始用数字法计数,但在开始时,没有“0”的符号,只用一个空格来表示。在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零的符号,并书写为“.”。十进制数值法被中亚多民族采用,后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逐渐演变成当今世界通用的“阿拉伯记数法”。所以阿拉伯数字不是阿拉伯人创造的,只是起到了交流的作用。真正对阿拉伯数字做出贡献的是古印度人。《准则经》是现存最早的古印度数学著作。是一本关于祭坛建造的书,写于公元前5 ~ 4世纪,里面有一些关于几何学的知识。这本书说明当时他们已经知道了勾股定理,用圆周率作为3.09。古印度人已经在天文计算中使用了三角形。公元499年成书的《圣人文集》中有66篇关于数学的文章,包括算术运算、幂、根以及代数、几何、三角学的一些规律。Saint还研究了两个无理数相加的问题,得到了正确的公式。在三角学中,他引入了正矢函数,他计算出π为3.1416。7 ~ 13世纪是古印度数学成就最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著名人物有梵天(约589 ~?)、大雄(9世纪)、斯里托罗(999 ~?)和左鸣(1114 ~?)。大约在628年,凡·藏写了《明凡·曼西坦塔》,该书深入讨论了许多数学问题。范藏是古印度第一个引入负数概念的人,他还提出了负数的计算方法。范臧早就知道零是一个数,但他误以为零除以零还是等于零。他提出了一般二次方程的理解规则,得出了二次方程x+px-q=0的根是梵,给出了AX+BY = 0的整数解和不定方程AX+1 = Y的处理方法,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得到了求等差数列终项和数列的正确公式。几何中,梵高有一个根据四边形的边长求四边形面积的正确公式,即S = √ (s-a) (s-b) (s-c) (√表示根号下),S是四边形的面积,a b c d是各边的长度。而大雄延续了前辈们的工作,他的主要工作是计算的本质。他认识到零乘以任何一个数都等于零,但他错误地认为一个数除以零仍然等于这个数。大雄对分数的研究也很有意义。他意识到,用一个分数除以另一个分数,就相当于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反过来相乘。斯里托罗现存的数学著作包括算法的总结,据说他还有一本专门研究二次方程的书。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二次方程的解。在这一时期,数学上成就最大的是明。他的《历首》中的游戏性和因子算法章节,反映了古印度数学的最高成就,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明对零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正确地指出一个数除以零是无穷大。他继续研究解二次方程的问题,知道一个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数,一个正一个负。他还明确指出负数的平方根是没有意义的。明在不定方程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许多求不定方程整数解的问题。如以下等式:6x+2x = y,5x-100x=y,他还给出π的两个值,即π= 3927/1250 = 3.1416和π = 22/7 = 3.6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