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村的地址在哪里?
周东村水陆交通便利,主要河流有八灶港、唐嫣港、拱草港和向阳河。陆路交通主要包括周东路、周元路、李亢路、关悦路和周传公路。
2010年,周东村实现农业总产值34万元;该村入驻企业4家,实现产值654万元,上缴税收332万元;全村总收入654.38+0.4万元,可支配收入654.38+0.27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2361元。原周东村位于周浦集镇东部,因东部原康桥镇、燕南村、高斯社区而得名。南至八灶岗,毗邻原姚桥村;西至周东居委会;北面与原吴桥村接壤。解放前,原周东村属长仁乡17个包家管辖。解放初,它属于中心乡的闸桥村和周东村。农业合作化期间,是中心乡第一个先进的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成立后,隶属于周浦公社4营1连和2连。1959,改为周东大队。1984,变更为周东村,隶属周浦乡。有6个村民小组,486户,1031人,耕地面积52公顷。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福雷中学和印象春城小区的建设,周东村原4、5组的土地全部被征用,两个村民小组被撤销。
原吴桥村位于周浦镇北部,东邻原康桥镇南村、北村,南接原周东村,西接原康桥镇方盈村,北接原康桥镇三交村。解放前,原吴桥村属长仁乡17保管辖。解放初,属中心乡中心村。农业合作化期间,是中心乡第二个先进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成立后,为周浦公社四营三四五连。1959,改为吴桥大队。1984,改为吴桥村,隶属周浦乡。有6个村民小组,347户,1025人,耕地63.5公顷。
1995年6月,撤销原周浦镇、周浦乡建制,成立新的周浦镇。原周东村和吴桥村隶属于周浦镇。2000年5月,原周东村和吴桥村合并,成立了新的周东村。
2001年,周东村有10个村民小组,703户,总人口1756人。共有21个自然村:龚家寨、扎桥泉(1组)、费家寨、沈家寨(2组)、赵家寨、朱家寨、张家寨(3组)、冯家砖、张家寨(4组)、吴家寨、侯家寨、沈家寨(5组)。村庄面积2.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5.20公顷。2002年3月,川港大桥沿线北部地区的4个村民小组被转移到康桥镇开发区,建设大型住宅小区和大润发商场。
2002年7月,撤销原周浦镇和瓦斜镇,建立新的周浦镇,周东村隶属于新的周浦镇。
周东村的经济发展一直以种植粮棉油为主。解放前,单家企业产量很低。解放后,产量逐渐增加。1981年,全村粮食种植面积61.02公顷,亩产788公斤,总产量721.30吨;棉花种植面积54.80公顷,亩产皮棉55.90公斤,总产量45.90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0.67公顷,亩产230公斤,总产量71.30吨。90年代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991年,全村粮食种植面积100公顷,亩产747.50公斤,总产量1121吨;棉花种植面积减少到6公顷,亩产皮棉98.90公斤,总产量8.90吨。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外国农民前来租赁土地,种植蔬菜,饲养畜禽,发展水产养殖。2001年,全村粮食种植面积65.10公顷,粮食总产量503.30吨,平均亩产515.50公斤。市场上有25214头生猪。当年,周东村实现种植业产值1158800元,养殖业产值1462600元。到2010,周东村只有36.5公顷耕地,主要种植蔬菜,实现产值34万元。
从1970开始,原周东村成立了天敌鼠制药厂、浩盛机械厂、佳明机械厂、正东塑料厂、南方包装厂、温温彩印厂、祥瑞五金厂、普兴造纸机械厂等村办企业。1981年,原周东村的产值为460860元。1991年,工业产值增长到368.8万元。
前吴桥村工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4年,吴桥大队创办五金厂;1975,创办甩镀厂;1981年,玻璃制品厂成立。1986,原吴桥村创办振兴棉纺厂、金城线厂。1995年,成立了李希纱厂和金城帆布厂,合称吴桥综合厂。产品主要包括电镀、摩托车配件、纱线、眼镜玻璃、帆布、磨具等。此外,商业企业还包括:康佳物资公司、金圣物资公司、金城线材厂经营部。从65438到0995,工贸企业实现产值500万元,利润50万元。两村合并后的2001年,周东村实现工业产值1461.90万元。
由于-,征地,企业搬迁,到2010,周东每个村有4家企业入驻,实现工业产值654万元,上缴税收332万元;全村总收入654.38+0.4万元,可支配收入654.38+0.27万元。
2001年,周东村村民年人均收入5744元;2005年人均年收入8427元;2010,没有人的人均收入增加到12361元。
社会事业解放后,吴桥大队开办了吴桥小学。周东大队创办了私立周东小学;1982,并入吴桥小学。改革开放后,周东村成为周浦社会事业的重点发展地区。1989,八一中学(现改为富雷中学)落户原周东村,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2001年有39个教学班,124名教职工,2000多名学生。
1981年,周浦医院开始在原周东村修建新房。2001周浦医院搬入新楼,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4万平方米。有34个科室组,370张床位,716名医务人员。是南汇区西部的重点医院。1996年,张云飞博士在原周东村创办了民乐康复护理院,拥有55张床位和16名医护人员。还有周东菜场、大润发超市、剑桥半岛别墅、印象小区、金田一区、金田二区、沙海公寓、民乐居住区,周东每个村都有,周东村成为周浦镇的闹市之一。
原周东大队和吴桥大队在1964实行合作医疗制度,每个大队设立一个诊所,配备4名“赤脚医生”。社员在大队诊所看病只收5毛钱挂号费,医药费全免。从65438年到0984年,周浦乡整体实行合作医疗制度。从65438到0994,村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000年参加了南汇县的大病保险。自1980起,年满65周岁的农业社员,每月享受15 ~ 20元养老金补贴。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退休养老金逐步提高。到2002年,农民退休养老补贴一般可享受每人每月55元左右。截至2010,周东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500人,参合率达到100%,享受征地小城镇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498人。
5438年6月+2006年10月,周东村建起了一座综合楼,里面有一个诊所、一个老年活动室、一个健身室和一个图书馆。室外篮球场、健身器材等。自2007年以来,周东村一直在建设新农村。到2010,全村将建成通往各村民小组的6公里水泥路;村里新建了6个垃圾房;种植树木300株,草坪3000平方米,花坛8个,小型公共绿地2个。
每年重阳节和春节,周东村给每位60岁以上的老人发300元慰问金;每年春节、“七一”和建军节,我们都向困难老人、党员和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夏季为80岁以上老人开展纳凉活动。
获得荣誉1991 ~ 1996。原吴桥村连续三年被评为南汇县文明单位。2000年,周东村被评为上海市卫生村,周东村支部委员会被评为南汇县“五好党支部”。2006 54 38+0-2002年,周东村被评为南汇区文明村。2002年至2003年,周东村党总支委员会被评为南汇区先进党支部。2007年,周东村被命名为上海清洁村和上海健康村。2008年被评为上海市平安社区;2009-2065 438+00被评为上海市文明村。
历任领导1958 ~ 2000年,东村(大队)支部委员会原书记为:吴、曹秋生、龚、曹秋桥、高新珍、龚彦明、卢祥兴、刘。1959至2000年,吴桥村(大队)党委原书记先后会见:费月亭、潘、、王志祥、吴平、郭强光。从2000年到2010,村的总支部书记先后是郭强恭和许。
1959至2000年,周东村(大队)原村委会主任(队长)有:沈茂根、古金星、龚、、阮、龚延明、倪匡庆、刘、薛立波。65438至0959-2000年,吴桥村(大队)原村委会主任(队长)为潘、、、潘顺福、吴平、刘、薛立波。从2000年到2010,周东村委会主任先后由郭强庚和赵京华担任。
人类历史
周东村有1位百岁老人:张修连,女,1908年3月出生,现年103岁。是周浦镇九位百岁老人之一。张修连的户口在周东村,住在东南新村。每逢春节、重阳节等节日,周浦镇和周东村的领导都坚持来看望。
圣心堂由周浦镇陶佳巷1995搬迁。该教堂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位于陶佳巷。它有一个120平方米的大教堂,里面陈列着上帝和圣母玛利亚的雕像。有讲经台和祈祷台,两侧有1厢房,厅前有一个很大的石头天井。解放前,教会在堂内设立育德小学;1953年,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校舍收归国有,教堂及厢房归教堂所有。1955年,学校改建教学楼,教堂迁至吴桥村1组。圣心堂有7个房间,坚持开展宗教活动。
这棵古银杏树种植在路181弄43号曹家(原村4组),是曹的祖先种植的。银杏树树干周长3m,高度约18m,树冠直径约16m。经上海市园林管理局鉴定,该树已有400年树龄。1995在银杏树周围修建围墙,长、宽约6米,高约2米,保护古树名木。这棵树最初由曹石的后代管理,现在由周东居委会和附近的村民自愿维护。
旧地名
门桥圈位于周浦镇东部,是一个四面环水的自然村。其范围是本周东洞村1组、6组、2组部分区域的北部。扎家圈东至开芬桥港,西至小木桥港,南至八灶港,北至龙游铺。解放前,扎家圈有6个小宅村,20多户,耕地12.67公顷。整个乍嘉圈只有一条通路,就是通过龙游铺上的一座石桥。门桥上没有门。据说在明朝,日本海盗骚扰沿海地区,在桥上安装了大门以防止他们。后来,人们把这个地方叫做网格桥圈。石桥在太平天国时期被毁,后被一座柏板桥取代。到抗日战争时期,又被摧毁了。之后大门就不装了。1964年,为了修建通道,龙游铺被掩埋,门桥不复存在。(adsbygoogle = window . adsbygoogle | |[])。推送({ });周东村附近有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科技馆、上海顶级观光厅、上海世纪公园等旅游景点,还有周浦羊肉、彭真青扁豆、大白兔奶糖、林三冬瓜、浦东土鸡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