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一生

慈禧被世人丑化了。看看这个历史事实。

花大力气治理国家的慈禧太后,在林则徐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大英帝国痛打一顿,最终以割让土地赔款告终。14年后,战火重燃。这一次清军以12万精兵对抗2万英法联军,经过激战,3万人阵亡,而英军只死了4人。显然,两军实力相差甚远。1859 65438+10月18,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烧杀抢掠,还烧毁了美丽的圆明园。首都失守丢了清政府的脸,但也深深触动了帝国统治阶级的有志之士。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阶级中的新锐势力,放弃了清廷一直奉行的保守消极的民族政策,开始试图改变和壮大自己,以解决帝国的困局。

1861年7月,号称“无远见、无胆识、无才干、无成就”的“四无”去世,慈禧于12月2日听政,从此掌控了大清帝国的走向。慈禧太后掌权后,整顿秩序,成功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族、回族等起义,缓解了清朝的统治危机,稳定了中国局势。

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她为中国频频被列强欺凌而感到羞耻,但此时她依然冷静地意识到国力的差距,知道蛮干只会导致给自己带来耻辱。于是她一方面命令全国各地对外国人要有耐心和克制,不要像林则徐那样出事,给列强一个压迫中国的借口。一方面,他们决心改革,秘密发展军事,重用洋务派,学习外国军事科技,引进大量先进武器,以便袁世凯等人练就新军...更有甚者,不惜花巨资组建北洋水师。此外,慈禧以“自强”、“求富”的政策发展了一些军事和民用工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

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是,慈禧愚笨,没有办法,挪用北洋水师的三千万两军费,导致海军装备不足,甲午战争惨败。这句话出自梁启超《饮酒室集》:“一班大臣竞练水师,备款三千万...颐和园工程是个大工程,筹集的钱全部用于民用。”其实梁启超所说的完全是伪造历史,目的是妖魔化慈禧。至于挪用军费搞颐和园工程,是真的,但只是海军衙门的经费,不是北洋海防会的,海军衙门的经费也不是北洋水师的专项经费。即使没有被挪用,也不一定会分配给海军。挪用金额只有30.2万元,很快就要还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真正热衷于修缮颐和园的不是慈禧,而是光绪皇帝。他希望尽快修复颐和园,让慈禧搬进去,尽快让出她的权力,不要老是待在宫里对她指手画脚。

改革与变革:

7月19日,在维新派的鼓动下,光绪皇帝为了确立自己的强势地位,压制阻挠变法的保守派,罢免了礼部的6名官员。曾广汉也因阻挠王按书说话,被光绪皇帝革职。之前,这些高官的人事权都在西方皇太后手里。光绪的“侵权”行为彻底激怒了后党顽固派,维新派和保守派的矛盾迅速激化,相互攻击加剧。

慈禧早就对光绪摆弄变法非常不满,她不再信任光绪和维新派的治国能力。国内大部分官员贵族都拒绝变法,拒绝接受光绪的实权,鼓励皇太后尽快出来“摇旗呐喊,澄清是非”。慈禧更不放心把万和祖业托付给光绪这个野心勃勃、人才稀疏的侄子。变法失败后,觉得自己所托非人,这是慈禧最终压制变法的最大原因。

伊藤博文的到访,是慈禧下定决心打压维新党的导火索。伊藤博文被康有为极力推荐给光绪皇帝。康有为还主张中国“联合日本、英国等国。这是一份彻头彻尾的卖国草案。为了实现自己的权力欲望,康有为不惜卖国卖国,比承诺“二十一条”的袁世凯还要无耻。他与蒂莫西·理查德交往多年,两人互相利用。康有为得到列强的支持,打败后党,同时获得政权。提摩西·理查德做了一个完整的瓜分中国的计划,就等康有为说服光绪入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