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知识整理
整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知识I
1三国历史事件1。黄巾起义
2.董卓的政治混乱:汉献帝
3.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与汉献帝
4.官渡之战:曹操胜袁绍统一北方。
5.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击败曹操。
6.三国: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222年,孙权在南京称帝,国号吴。蔡金龙注意:注意三者的顺序。
7.魏灭蜀之战:司马昭打败了姜维和刘禅。
8.三分属于金:称帝灭吴之战。
科技文化1。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单涛、向秀、刘玲、王戎、阮贤。
2.三曹:曹操(《短歌行》为酒人生几何?)曹丕(《典论》)曹植(《洛神赋》)
3.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灿、徐淦、阮瑀、杨颖、刘振。
4.蔡琰: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5.华佗:外科大师马飞三的五兽戏
2晋代历史事件1。晋统一三分:魏灭蜀,晋灭吴。
2.贵族的崛起
3.家后之乱:金晖迪、贾南风、王召、司马伦的独裁
4.八王之乱
5.五朵乱花:匈奴、鲜卑、桀、羌、狄。
6.五马过河:司马睿等司马五王建立东晋。
7.宗族扰乱政治:王道王和马* * *天下。
8.东晋与北伐
9.泗水之战:谢安生、苻坚、鞭子、风、草和士兵。
10.小集团叛乱:
11.武帝篡金:东晋灭亡,南宋建立。
科技文化1。小说:张华的《博物志》,甘宝的《搜神记》,葛洪的《神仙传》。
2.史书:陈寿的《三国志》和叶凡的《后汉书》。
3.诗歌:左思《三都赋》,陶渊明《桃花源记》。
4.民间传说:梁祝(东晋)
5.绘画:顾恺之东晋《洛神赋图》中的画圣绶带精神。
6.书法:草书(曹彰):西晋索靖的《月意帖》;草书(今草):东晋王羲之的十七条,王献之的鸭头丸条;行书:东晋王羲之的《悼帖兰亭序》。
7.宗教:南朝甄的神灵消亡论:东晋慧远是净土宗的创始人。法显是中国第一位西行求法的僧人。
3南北朝历史事件1。南朝:宋祁良辰
2.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3.北魏崛起:拓跋皇帝拓跋(灭佛三武之一)、孝文帝拓跋弘(迁都洛阳)
4.北魏的分裂:东魏与西魏的对抗
5.废帝篡位:高欢在废杀东魏皇帝后,控制了东魏,建立了北齐;宇文泰控制了西魏,废除了西魏皇帝,建立了北周。
6.统一北方:北周武帝宇文雍,东征北齐。
7.南北灭亡:隋文帝取代周称帝,灭陈,统一全国。
科技文化1。叙事长诗:南朝孔雀东南飞与北朝木兰诗
2.文学研究: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名著,南朝梁、萧统主编的《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
3.地理著作:李道元《水经注》。
4.石窟艺术:新疆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5.书法:魏晋南北朝是楷书发展的青年,南北朝的碑刻是楷书的宝库。北朝的碑文,所谓渭北书法,豪放苍劲,浑气象,姿态多变。著名的是《龙门二十品》
6.农学:贾思勰的《齐·姚敏书》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农学著作。
7.数学:祖冲之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知识整理2
三国
东汉末年,我们听过很多关于三国的故事,小说《三国演义》通过电视剧的演绎已经家喻户晓。小说中丢西姆的故事并不是一个历史人物。她以虚构的身份入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金代十六国,五胡王朝
?为什么不吃肉末?惠今皇帝无法治理国家,皇后贾南风被边缘化,这导致了西晋王朝?八王之乱?。胡人趁机南下。芜湖?主要指匈奴、鲜卑、颉颃、羌、边达等部落。但这只是南方胡人的代表。他们在北方建立了几个政权,战争也使北方的汉人大规模南迁。此外,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了东晋王朝,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陈寅恪大师对这一时期的评价是什么?把塞外的野蛮与精致的血液,注入中原文化腐朽的肌体,旧染去除,新机重启,扩张扩大,就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世界局面。?
在金庸小说《天巴龙卜》中,有一个一心要救国的阿木傅蓉。他要恢复的国家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部建立的几个姓颜的政权。但慕容复注定是一个悲剧角色。他生活在北宋时期。不仅十六国早就亡了,南北朝也亡了。连统一的隋唐都灭亡了。真的很难。
南北朝
南北朝是指南北对峙的几个朝廷。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政权的更替。电视剧《勇士兰陵》讲的是北齐皇室高长恭。
学习点
1.九品郑智
这就是魏晋选官制度。在此之前有汉代的科举制度,之后有隋唐的科举。这个时代的选官制度是已经被士绅控制的检察制度的延伸。
中是指产品的分级,九品分为上、中、下三类。* * *做吧。评价是基于家庭背景和行为(个人性格能力),家庭背景只是一个参考。但是到了晋朝以后,等级完全由家世决定。那些出身贫寒的人的评价再高,也只能被评为低人一等;那些来自富裕家庭的人,如果他们表现不好,也可以名列前茅。
魏晋时期,由于九品郑智制度的盛行,形成了。上品没有穷,下品没有火葬?情况也让穷人很难生下你的儿子。这一时期的许多文学作品来自富裕家庭。东晋皇室羲之。东晋的谢道韫、谢灵运、谢佳。曹植,魏,曹嘉。
2.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
建安棋梓
韩健安时期(196?220),七位作家,包括孔融、陈琳、王灿、徐干、阮瑀、杨颖和刘真。这七人大致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石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之外的优秀作家。
在圣紫晶?你四岁的时候会做梨吗?,说的是建安七子之首孔融的故事。孔融被曹操以辱儒罪名杀害。因为孔融提出的?反孝其实,是因为嘲讽曹操,曹操是谁?他不能输一点。其实孔子的第二十孙孔融也很孝顺。他主张?一个父亲对他的儿子,他是什么关系?就其本意而言,其实是情欲。孩子能对妈妈做什么?比如在邮寄瓶里,出来了就走了。完全是因为他看到了统治者用儒家思想控制人民的虚伪,他对孝道的批判具有反封建伦理的意义。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政时(240-250)时期的嵇康、阮籍、单涛、向秀、刘玲、王戎、阮贤七人。因为他经常在当时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的竹林下生活,喝酒唱歌无拘无束,被称为天下七贤,后以地名称之为竹林。
竹林七贤中有一对叔伯,是建安七贤之一阮瑀的儿子和孙子。曹雪芹视阮籍为偶像,谁的外号也叫?梦想?。他笔下的贾宝玉,有阮籍的性格影子。
阮籍是七贤之首,他的言论比孔融更令人震惊。比如他醉了60天说?杀父是客?杀了他父亲的人可以成为客人。他经常一个人开着车去荒野然后痛哭流涕,说他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无路可走了。但是阮籍呢?不躲人?因为从来不说人好坏,救了一条命。嵇康就没这么幸运了。
无论是建安七子,还是竹林七贤,都可能有一些当时人们无法理解的行为和言论。但东汉时,名士敢于反抗统治者,一生正直,宁死不屈。魏晋时期,名士的斗争主要是逃亡和谜一样的故事。他们内心的痛苦来自于对现实的失望。他们一方面以怪诞的言行抗争,另一方面也在探索新的人生出路。
独处
上一讲我叫张恒?完美的男人?。其实大家都知道,人无完人,但我更喜欢张衡。我现在无法评论曹操。我只是好奇他作为一个人是怎么对待朋友家人的。
曹操曾因猜忌而误杀好友吕伯奢一家,对其行为的解释是:?我宁愿消极也不愿消极。?说实话,曹操应该知道他说实话是很可恨的。
对自己的家人也是如此。当曹操的神童儿子曹冲英年早逝,他的仇和真相的指责再次上线。他对曹丕说,崇的死是我的不幸,是你的幸运。。曹丕好尴尬。曹冲死后,曹操想杀了当时与曹冲齐名的神童周布依。曹丕谏说周不疑有才。曹操说,?这个人是你控制不了的?如果曹冲还活着呢?你能同意毫无疑问吗?。曹丕直接从心口吐血。他是父亲吗?太尴尬了。
?没有什么比成功更成功的了?。你成功了,你做的一切都是对的。也许和曹操一样自信?成功人士?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尤其是他认为平庸的人,甚至是自己的儿子。
曹操虽然杀了愤青孔融和名医华佗,但并不是不爱人才。因为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他的好朋友,所以他饶了关羽,赎回了蔡文姬。真是个矛盾的人。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知识整理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
三国:魏(220-265),曹丕恕(221-263),吴(222-280)。
西晋的司马燕(265-317)
东晋(317-420)司马睿金元皇帝
政治: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八王之乱(晋惠帝),祖鲁北伐,淝水之战,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与均田制。
文化
1.文学
三曹:曹操:看海;曹丕:兴;曹植:洛神颂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灿、徐淦、阮瑀、杨颖、刘振。
陶渊明是田园诗人,谢灵运是桃花源的山水诗人。
2.艺术
王羲之:东晋,书圣,《兰亭序》
顾恺之:东晋,画家,一幅女史,一幅洛神。
《叶凡》:后汉书;陈寿:三国历史
刘义庆:《世说新语》;
刘勰:《文心雕龙》,文学理论专著。
沈:台湾省是最早有沿海水土记录的省份。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3.技术
数学:祖冲之:南朝,圆周率。
农学:贾思勰:北朝,齐姚敏蜀
地理:李道元:北魏,水镜笔记。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知识整理之四
从三国到两晋,一分天下三分天下。
1.200年,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曹操的胜利,奠定了北方统一的基础。
2.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连军VS曹操。孙刘联军获胜,三足鼎立之势形成。
3.220年,曹丕建魏;221年,刘备建汉;229年,孙攻吴。
南北?南北朝,南北格局
1.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宋齐梁陈。
2.北朝:386-581,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二、少数民族汉化?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民族的先进文化;汉化政策:学习汉语;穿汉服;使用中国姓氏;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和法律;学习汉族的礼仪
1.历史: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主要记载了三国时期的纪传体民族史,是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基础之一。
2.小说
(1)搜神记:古代推理小说的最高成就,东晋干宝收集整理,有吗?莫邪?、?董永?平等神话
(2)《世说新语》:描述魏晋人物轶事的笔记小说。
3.学者
(1)陶渊明:人品光明,号五六先生。归园,五柳先生传,桃花源,归去来Xi词
(2)诸葛亮:“典范”与“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