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大饥荒的过程是怎样的?爱尔兰大饥荒的历史影响
饥荒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名为致病疫霉的卵菌,它会导致马铃薯腐烂,然后导致作物歉收。土豆是当时爱尔兰人的主要食物来源。这场灾难,加上许多社会和经济因素,使大范围的收成损失严重打击了贫困农民的生计。大饥荒对爱尔兰的社会、文化和人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历史学家将爱尔兰历史分为两部分:饥荒之前和之后。在爱尔兰马铃薯饥荒期间,英国仍从美国进口大量谷物,其中一些甚至通过爱尔兰港口转运。但饥饿的爱尔兰人买不起食物,英国提供的援助又非常匮乏,最终导致很高比例的爱尔兰人饿死。
土豆是19世纪爱尔兰人赖以谋生的唯一作物,而作为地主的英国人只关心谷物和牲畜的出口。自然灾害和政治压迫迫使人们奋起反抗,但最终失败了。一百多万爱尔兰人死于饥荒的悲剧唤起了爱尔兰的民族意识,在它的指引下,1922年建立了爱尔兰自由国。
事件过程
在某些方面,英国是对爱尔兰干预最多的欧洲国家之一。由于缺乏远见,并且为了不阻碍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英国不再打算在这个国家进行必要的现代化变革。这种保守主义也与他们的特定利益和偏颇对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1845期间,主要出口地区与一种不发达的作物-马铃薯的依赖经济密切相关。当真菌突然出现时,整个国家都在它的掌握之中。
1845年的爱尔兰只依赖一种作物:马铃薯。超过1.5万农业工人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养家糊口,300万小农主要靠土豆维持生计,无产阶级消费的土豆比英国还多。当收成不好时,承担最大风险的当然是农村地区的穷人。
1845年菌灾收成10-110,东部相对富庶的地区受灾最重。从那里,疾病传播到西方。整株苗还没收割就烂掉了,家家户户损失了一年的储备。
在65438年到20世纪40年代的欧洲,人们仍然信仰宗教。在那里,人们试图将天主教与地质学、植物学或经济学等新兴科学结合起来。马铃薯疾病等灾难反映了《圣经》中的饥荒概念,只会导致带有宗教色彩的歧视性言论。大多数英国舆论透过宗教的有色眼镜思考:袭击爱尔兰的“灾难”是对奢侈无忧生活的警告。更极端的言论将爱尔兰人民的苦难与其宗教“错误”联系在一起。对许多人来说,教训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吃到更有营养的谷物食品,这种对土豆的“异常”依赖应该结束了。
1846年夏天,土豆的短缺超过了最悲观的预测。300万至400万人受到死亡威胁,因为欧洲现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丰收遭到破坏。只有英国有足够的资源应对灾难,但正确利用这些资源需要管理智慧和政治诚意。
1847年夏天,人们收获了无病马铃薯。许多观察家得出结论,饥荒已经过去,爱尔兰现在应该靠自己重振旗鼓。但是因为植物不多,收获还是少得可怜。事实上,这个季节岛上大部分地区还没有真正恢复,饥饿和疾病仍然肆虐。
1848年,霜霉病的第二次袭击彻底抹杀了人们的幻想。更残酷的是,霜霉病集中在那些再也经不起第四次饥荒的地区。如果说那些不是很穷的地区的情况有了一点改善,那么西部和南部则经历了一场深达1847的“黑暗之年”的灾难。在1849和1850,疾病再次来袭,使得一些地区濒临死亡。
在《黑色四十七》中,爱尔兰科克郡地方官员尼拉斯·卡明斯是这样描述的:“我走进一家农舍,眼前的景象让我目瞪口呆。六个骨瘦如柴的幽灵般的人躺在小屋角落的一堆脏稻草上。我以为他们已经死了,但是当我靠近他们的时候,耳边传来了低语。这些‘人’还活着……”
在经济学中,需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对该商品的需求下降。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也符合理性人行动的假设。然而,在65438年到0845年爱尔兰大饥荒期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土豆的价格在上涨,但需求也在增加。
英国经济学家吉芬观察到了这种与需求定理不符的现象。这种现象也被经济学家称为“吉芬之谜”,具有这种特征的商品被称为吉芬商品。
爱尔兰1845大饥荒导致大量家庭陷入贫困。土豆这种只能维持生命和生活的低档产品,无疑会在大多数贫困家庭的消费支出中占很大比重,土豆价格的上涨会导致贫困家庭的实际收入水平大幅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生存,变穷的人不得不增加购买低档商品,放弃正常商品。与土豆等低档商品相比,没有更便宜的替代品,所以收入对土豆需求的作用大于替代作用,造成土豆需求量随土豆价格上涨而增加的特殊现象。一种商品只有同时具备“是低档产品”和“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的条件,才能称为吉芬商品。
历史影响
在爱尔兰和国内,一些修正主义历史学家极力淡化饥荒的严重性,或者强调不可抗力,以使爱尔兰走出过去的阴影。这个观点从1980开始就被一些更实际的研究质疑。历史事实既不支持“米其林主义”的叫骂,也不认同取而代之的陈词滥调。
饥荒的概念已经深深植根于所有爱尔兰人的潜意识中。1994罗斯共同县Strokestown建造的博物馆是这方面的一个突出例子。普通大众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展览:通过文字、资料、图片来解释当时社会背景下的饥荒。
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爱尔兰给第三世界的警告最多。一些非* *组织列举了19年代爱尔兰与第三世界的相似之处。这些组织试图宣传世界各地的饥荒历史,提醒人们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会导致这样的灾难。"
在大饥荒之前,移民就已经开始了。然而,自1846结束以来,移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在随后的10年间,1.8万人离开爱尔兰,其中超过1万人是在饥荒时期移民的。这是19世纪最重要的人口流动之一。对这些男女老少来说,与其说是自愿迁徙,不如说是逃亡,他们的经历很悲惨。
大饥荒对现代爱尔兰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1845之前发生了许多重要的社会变革,但饥荒的冲击培育了现存的历史力量,赋予了它们新的意义。不寻常的人口曲线,深刻的精神创伤,和分散的人口,却保持着同样的关系。饥荒后的爱尔兰不同于任何其他欧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