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三角”?

“金三角”地区简介

一. "金三角"的地理概况

“金三角”位于东南亚的缅甸、泰国、老挝三国交界处。原指湄公河(中国称澜沧江)和叶赛河交汇处的一个三角洲。作为世界毒品来源地,“金三角”涵盖缅甸北部的掸邦和克钦邦、泰国的清莱、清迈北部的朗南塔、丰沙里和乌多姆赛省以及老挝,面积约1.5-0.2万平方公里。这个地区大部分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区,气候炎热,雨量充沛,丛林茂密,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罂粟生长,是世界闻名的鸦片产区。由于山路崎岖,交通拥堵,玛多人的残障仍然是这里的主要交通方式。掸族、佤族、老族、苗族、瑶族、克钦族、佤族、拉科族、阿卡族(哈尼族)、汉族等民族在此定居,总人口逾百万。

二、“金三角”毒品来源的历史延伸

“金三角”毒源的形成已有100多年的历史。9世纪三次英缅战争(1824-1826、1854、1885-1886)后,缅甸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国殖民者为了获取暴利,第一次带来了鸦片种植和生产技术。1948年缅甸重获独立时,鸦片种植已遍布掸邦和部分边境地区。

20世纪50年代,国民党李米残余在滇战败后撤退到缅甸东南部。在一些西方国家的支持下,他们占领了掸邦的部分地区作为立足点,开始发展鸦片生产,垄断毒品贸易,使这一地区的毒品生产进入第一个高峰。20世纪50年代末,其鸦片年产量达到700吨,占世界非法鸦片年产量的50%。20世纪60年代是“金三角”地区鸦片生产的黄金时代。随着生产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该地区海洛因的纯度和数量与日俱增。一些贩毒组织开始种植、加工和制造大麻和精神药物,并染指全球毒品贸易。大规模贩毒集团迅速崛起,罗星汉、坤沙等毒枭相继出现。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随着入侵美军的吸毒人员迅速扩大,对海洛因的需求急剧增加,极大地刺激了“金三角”地区鸦片毒品的种植和生产。

到了七八十年代,国民党军队的残余力量逐渐削弱,许多经过国民党军队正规训练的民族武装相继独立,逐渐形成武装割据势力。到80年代末,缅甸* * *解体,一分为四,进一步加剧了分裂局势。武装贩毒集团接连夺取地盘和贩毒渠道,其中以坤沙为首的蒙田一马当先,占据了毒品交易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财力和人力大大加强。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坤沙和缅甸政府对抗,但双方都失败了。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坤沙于1996年向缅甸政府无条件投降,第二代毒枭走到了尽头。

第三,毒品在“金三角”的地理分布

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现在的“金三角”已经突破了原来的范围,地理位置一直在北移,延伸到缅北、老北、越南。

在整个“金三角”地区,缅甸的毒品生产以缅甸北部的掸邦为主。掸邦是缅甸最大的邦区,约占缅甸土地总面积的65,438+0/4。北部与中国、泰国、老挝接壤,长期被当地武装控制。是“金三角”地区最重要的罂粟种植和海洛因生产地。

过去,“金三角”地区的泰国主要是非法种植罂粟和大麻,加工制造海洛因。20世纪70年代后,泰国政府积极推进“改种计划”,采取强制措施取缔种子,并加强对贩毒集团的军事行动,使这一地区的毒品产量大幅下降。然而,仍有秘密的海洛因加工点,这些加工点是“金三角”地区重要的海洛因和鸦片出口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泰国发现大规模种植大麻,大麻非法贩运不断增加,苯丙胺非法制造日益突出。

老挝是“金三角”的一部分,过去种植和加工鸦片,但近年来转向加工制造海洛因,形势日益严峻。中国的武装贩毒集团势力强大,十分猖獗。近年来,其大部分药物从泰国出口到缅甸、越南、中国和柬埔寨。

四、“金三角”地区的毒品种类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以及之前,“金三角”地区的毒品生产一直以鸦片为主。60年代末,该地区鸦片年产量为1,000吨,70年代末为1,200吨,80年代末为1,500-2,000吨。从80年代中期开始,海洛因的吗啡含量、毒性和刺激性都远高于鸦片,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海洛因的体积和重量都比鸦片大大减少。“金三角”地区的制毒者在生产鸦片的基础上开始提炼海洛因,并从欧美引进先进的设备、制剂和加工技术,不断提高海洛因的提炼技术和纯度,使“金三角”逐渐成为以生产海洛因为主的毒品中心。

20世纪60年代,“金三角”地区除生产鸦片、海洛因、吗啡等阿片类毒品外,还开始非法种植大麻,并在日益增长的精神药物需求刺激下,开始非法制造精神药物。特别是90年代以后,随着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毒品滥用的不断蔓延,“金三角”地区开始大量制造冰毒、摇头丸等毒品。目前中国截获的毒品大多来自“金三角”地区。

五、“金三角”毒品对中国的危害

毒品在“金三角”地区的渗透是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毒品问题死灰复燃的根本原因,也是刺激国内毒品消费市场发展、诱发毒品犯罪的重要因素。随着“金三角”地区毒品种植和生产的不断扩大,积极寻求将毒品运往北美、欧洲等世界主要毒品消费市场的途径,已成为毒枭们致力解决的课题。自198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传统过境国加强了药物管制工作。然而,当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对外交流和边境贸易增加,这就为毒贩通过中国运输毒品提供了机会。中国西南与缅甸、老挝接壤的云南省,边民往来频繁,历史上一直吸食、种植罂粟,所以很快被毒枭发展成为“金三角”地区毒品的转运地。进入云南的毒品随后向内地渗透,消费市场迅速蔓延,使我国逐渐从单一的毒品过境国发展成为毒品过境与消费并存的国家,国内毒品犯罪形势日益严峻。近年来,在“金三角”地区,制造和销售甲基苯丙胺和“摇头丸”等苯丙胺类毒品的活动日益猖獗。与此同时,大量此类毒品被倾销到中国,同时利用中国作为化学品大国和天然麻黄素生产国的便利条件,通过各种手段将易制毒化学品走私出境,作为生产海洛因、甲基苯丙胺等毒品的原料或重要配料,增加了中国禁毒工作的压力和难度。

因此,解决“金三角”地区的毒品问题成为解决中国国内毒品问题的关键环节。这一使命任重道远,需要中国各级禁毒执法部门的真诚团结协作,需要次区域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密切配合。只要各国坚持负责任的原则,采取减少需求和减少供应并重的综合平衡战略,持之以恒,稳中求进,“金三角”地区的毒品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和平稳定的地区繁荣昌盛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