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港的历史。
黄埔古港的形成
广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也是历史上最古老的外贸口岸,世代相传,历久弥新。菠萝庙作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埠,唐代位于黄埔南岗庙头村。到清代,黄埔村逐渐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尤其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政府在广州设立广东海关,并在黄埔村南的江源码头设立黄埔报关行后,黄埔村成为中外贸易的必经之地和向外国商船征收关税的地方。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宣布取消江浙闽海关,仅保留广东海关,并作出“以后将港口设在广东”,外国船只“只能在广东接受靠泊贸易”的决定。这样,中国庞大的海上对外贸易集中在广州,在道光持续了20年(1840),历时一个世纪。
鸦片战争后,广州对外贸易的首要地位被上海取代,黄埔古港逐渐失去昔日的繁华,江源码头也因连年淤积而最终废弃。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广东海关黄埔注册口岸移至长洲岛,但仍沿用“黄埔”名称。
搜寻之旅
古港已死,但生机犹在。
从崭新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往西,可以看到标有黄埔村的大牌楼。黄埔村有很多保存完好的清式建筑,值得一看的地方很多。通过寻找黄埔古港历史陈列馆,在村里逛了很久,真正领略了这个古村落的古老遗风。
历史的精华在黄埔古港历史陈列馆
黄埔古港陈列馆由村里的梁姓祠堂改造而成,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壁画区、实物区、中心展区三部分组成。在偌大的院落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长达31米,高1.5米的大型汉白玉壁画,这幅壁画描绘了“一港通商”时期黄埔古港的繁荣景象,尤其是著名的瑞典“戈德堡”和美国“中国皇后”。这样一幅千帆江河满布的景象,是早期外销画中常见的题材。那些年来广州的外国人留下了生动的素描,这幅壁画就是在此基础上再现的,生动地反映了黄埔古港曾经的繁华景象。
因为是以黄埔古港为主题的展厅,所以二楼展厅的中心区域自然是必去之地。展览的布局很有特色。以清代古建筑风格,按照传统“钟屋”造型设计的展板“九弯十八弯”,讲述了黄埔古港的辉煌和黄埔村的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收藏了乾隆、嘉庆、道光时期重建的四座南海神庙碑刻。在庭院实物展区,石梁、石柱、石雕等散落在黄埔古村的40多件历史建筑材料集中在这里,给人一种“废墟”的感觉。有意无意中,历史沧桑感与黄埔古港的过去找到了某种联系。
管理展厅的黄浦村人阿姨笑着说,以前不知道这里是世界级港口,这几年开始渐渐知道了一些。我去参观的时候,正好村里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也来看展览。的确,黄埔古港需要更多的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