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昌平
昌平,隶属于北京,位于北京的西北部。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是北京的北大门,素有“首都之枕”、“首善之州”之称。区域地理坐标为北纬115° 50′17″~ 16° 29′49″,北纬40° 2′18″~ 40° 23′13″。全区总面积13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万亩。全区地处温榆河冲积平原与燕山、太行山支脉的结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临燕山军都山支脉,南临北京平原。山区和半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3。山区海拔800米至1000米,平原地区海拔30米至100米。主要河流属于温榆河水系。该县地处温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684小时,年平均气温11.8℃,年平均降水量550.3毫米..[1]
发展历史
昌平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中国的雪山和南口繁衍生息。西汉时设立昌平县。明朝郑德元年(1506),该县升为州。民国二年(1913),撤州建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县的西部和北部地区建立了中国领导的长湾、常艳、昌平和长顺联合县等民主革命政权。1948 12 12昌平县解放了。1949年4月,长顺联合县划归昌平县,隶属察哈尔省南口地区。1年8月起,属河北省通县区;1956 1划归北京管辖,撤县设区。1960年,65438+10月,撤区复建昌平郡。1999年9月16,撤销昌平县,设立昌平区。2005年,全区共辖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2个地区办事处。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万人;全区人口出生率为8.1‰,自然增长率为0.48‰。全区人口由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45个民族组成,以汉族为主。昌平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首都的卫星城,重点发展旅游业、高等教育和科技。它位于温榆河冲击平原和杜军山的交界处,三分之二是山地和半山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50米到700米之间,地形多样,水源丰富,空气清新,四季分明。文物保护单位7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昌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服务业是推动昌平经济繁荣的先锋力量。旅游业、房地产业和商业是昌平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三大产业。它以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资源和多彩的人力资产吸引着国内外投资者的目光,是昌平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成分。
编辑这段人文地理
历史背景
境内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山川秀美,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齐全;人才辈出,争上游,创一流昌平精神深入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京华宝属于昌平。昌平以多种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
区位优势
昌平区总面积1.35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800平昌区。
此数据来自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0%,农业人口26.3万人,占辖区常住人口的63%,耕地总面积461.000亩,山区面积1.060亩。由于昌平气候适宜,雨量充沛,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特别是北部和西部山区,山前热量积聚,形成山前暖区,为本地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其他产业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昌平区是北京十个郊区县之一,位于城市北部。东邻顺义区,南接朝阳、海淀、门头沟区,西接河北省怀来县,北接延庆、怀柔县。卫星城距离市区33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昌平区的主要风景旅游区靠近市区。此外,昌平区是北京去八达岭的必经之地,对旅游有很强的区位优势。
经济状况
第三产业是推动昌平经济繁荣的先锋力量。旅游业、房地产业和商业是昌平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三大产业。它以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资源和多彩的人力资产吸引着国内外投资者的目光,是昌平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成分。
文化情境
昌平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首都的卫星城,重点发展旅游业、高等教育和科技。它位于温榆河冲积平原和杜军山的交界处,三分之二是山地和半山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50米到700米之间,地形多样,水源丰富,空气清新,四季分明。文物保护单位7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昌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
科技教育
2009年,全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222件和875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335份;技术合同总成交额39亿元,增长12.6%,居全市首位。中国石化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瑞士先正达生物技术北京研究中心、美国健赞医药北京R&D及实验室生产基地等27个产业项目全面开工。年内成功举办科技创新大会,发布“1+5”文件,初步建立了发展实验室经济、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配套政策体系。乐普医疗、探路者、北陆制药率先登陆创业板,北京利尔公司主板上市申请获批。昌平区围绕“打造教育品牌,打造城市一流教育”的发展定位,抢抓机遇,更新理念,团结协作,锐意改革,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全区共有幼儿园98所;其中,教委直属幼儿园4所,单位办幼儿园8所,部队办幼儿园8所,社区办幼儿园2所,镇中心幼儿园10所,村办幼儿园35所,民办幼儿园31所。园内现有幼儿15929人,教职工1926人,其中专任教师165,438+066人。有46所小学,1210个班,30957名学生。有37所中学,其中初中18所,高中1所,义务教育学校10所,完全中学8所。有2所特殊教育学校,有100名学生。职业高中1,专业17,在校生4658人。成人教育学校(机构)4所,专业22个,在校生11428人。私立学校164,学生104292人。
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日臻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迈上新台阶。全区共新建和改建公路137.8公里,新增日集中供水能力4万吨,集中供热面积2450万平方米,城区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全区建立了“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垃圾管理模式,建成垃圾密封管理示范村15个。目前,全区日均生活垃圾处理量1065吨,垃圾定点消纳率9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129个居民小区、楼宇、工业区完成垃圾分类,安装餐厨垃圾处理设备133套,涉及19.3万户。分类后平均垃圾减量率达到37%,垃圾回收率达到20%。新建或改建公厕87座,全区达标公厕达到189座。目前,全区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已达58%。
旅游资源
在北京故宫西北三十公里处,有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自然风光优美,文物古迹众多,现代景观多样,文化内涵丰富。这是共和国首都的后花园,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昌平。
昌平居庸关长城图片(7张)昌平区总面积1,34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2万。地处燕山脚下,长城环抱,上风上水,一年四季空气一流。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昌平发展旅游业创造了独特而巨大的优势。有驰名中外的十三陵、“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辽代十三级宝塔银山塔林、中国航空博物馆、中国坦克博物馆、迪士尼式九龙游乐园、全国最大的射击场、中国北方国际射击场、北方最大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独具特色的空中十三陵高尔夫球场。
昌平十三陵图片(19)全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7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截至2003年2月底,全区共有旅游企业175家,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其中,风景名胜区36个,其中国家4A风景名胜区4个,1A景区2个。旅游星级酒店43家,培训中心17。指定店铺21家,星级餐厅17家。13旅行社;全区有民俗村50个,占全区山区、半山区行政村的22.3%,从事旅游接待的农民超过1200人。全区年接待游客近13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6亿元,旅游专业人员2万人。目前,昌平区旅游业已形成规模和气候,游览内容包括历史古迹、自然景观、现代娱乐、康复疗养、休闲度假、科技会展、民俗风情、观光农业八大系列。形成了吃、住、行、购、娱等功能齐全的现代旅游服务网络。全区旅游企业215家。员工2.4万人,总资产6543.8+02亿元。2006年接待中外游客11487万人次,同比增长5.6%,旅游收入2416万元,同比增长19.5%,人均消费210.3元,其中旅游景区35个(含65 A级景区)6025家旅游商店;星级餐厅20家(五星级2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5家,一星级2家);15旅行社;民俗村60个,民俗户1800户。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未来的旅游业将更加开放,并将以更快的速度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