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历史
有了兴趣,才能主动接近和思考。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每一门学科、每一位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只有不厌学,才能学得更好。
首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的、有悬念的历史课,一定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学习。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可以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引入课程。例如,对于“九?在18号事件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在这样的情境下设计导入课程: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的录音:“我的家在松花江上...有森林煤矿...9月18日,日本兵来了..."这首歌放完后,老师问学生歌中反映的内容和历史事件,学生会回答并导入"九?18号事件的班级。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更积极地思考、提问和发言,课堂效率会得到有效提高。
二、“读史使人头脑清醒”,结合时事培养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结合2009年圆明园十二生肖文物被高价拍卖、国宝被流放海外的情况,引入当时火烧圆明园的事件,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历史课的兴趣。
第三,把历史故事、事件、轶事作为课堂上的兴奋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熟悉历史背景和各种文献,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故事;其次,教师要广泛收集教学素材,有意识地为教学做准备,比如收集电影、歌曲、文章等有趣的素材,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角色转变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动态过程。教师不仅是教材的载体和教学参考的执行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要搞好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角色的转变,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学习的内容,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发散性的学习思维,同时创设多种多样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比如可以通过唱历史歌曲回顾历史,通过参观历史遗迹走进历史,通过演讲的形式评论历史,通过历史情景剧再现历史,通过影视画面感受历史,通过历史知识问答巩固历史。比如《抗日战争单元》“Xi事件”课前后,国内外各派势力错综复杂,各方态度也大相径庭,这就是该课的学习难点。对此,我们不妨通过电影《Xi事件》中的几个片段来介绍一下。张和在安劝戒蒋介石,和段南居中调停,何包围安和居中调停...通过回顾这段历史,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各派对Xi安事件的态度和目的,引导学生讨论蒋介石不可群杀的时代背景,进而引申为给学生做一次课堂演讲或辩论。
第三,边说边练,采用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
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具备贯穿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通晓国内外全球史的知识结构、超越历史范畴的多学科知识结构,这些知识结构直接影响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课堂资源,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体验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通过讲座、习题等方式实施分类教学,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性和创造者的角色。对于差生,老师要多一些耐心,引导他们及时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提前预习,讲与这节课相关的故事,自己整理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梳理线索。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对知识进行分类,比如收集相关的人物和事件,从而将知识系统化,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