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的釉下红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如何制作,有什么文化特色?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不多。1965河北省保定市出土,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个装置的高度是41 cm,口径是15.5 cm,脚径是18.5 cm。盖顶有狮钮,口直颈短,有肩,腹鼓圆,沙底无釉。胎质细腻,通体绘青花釉下红纹。青花色彩丰富,釉里红略暗。青花与釉下红相映成趣,红蓝相得益彰,形成了雍容华贵的艺术效果。

青花釉里红瓷器是在元代创造和烧制的。青花的着色剂是氧化钴,颜色稳定;釉下红的着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所以对窑室烧成气氛的要求非常严格。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其运用于同一器物,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釉下红就是釉下红。先在瓷坯上涂氧化铜,再涂透明釉,在1300℃还原焰中烧成。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呈红色,故称釉下红。釉下红最大的特点就是难烧制,成品率极低。

青花是一种釉下彩瓷器,以氧化钴为颜料,画在素胎上,覆以玻璃质透明釉,高温烧制而成。典型的元代青花料多采用波斯传入的“马谡丽青”料,青花料色彩丰富,纹饰绚丽多彩。青花瓷是一种高温釉下彩瓷器,唐代河南巩县窑创制烧制。元代青花瓷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和精美的水平。

元青花瓷器造型多样,青花发色青翠浓郁,青花纹饰丰富多彩,装饰画面层次分明,浑然一体。元代是中国青花瓷烧制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元青花云龙纹坛子,高28厘米,腹部绘两条龙,用爪挣扎,显得雄浑浑厚,有翻江之势。辅助图案为海水纹,莲瓣八码,变形莲瓣绘云、焰、花、杂宝。进口“马谡李青”青料,涂色丰富鲜艳,厚处有黑色锈斑,时代特色鲜明。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造和烧制的釉下彩瓷器。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成型的瓷坯上进行绘画,然后施一层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因为釉下红的烧制对窑室内的气氛要求非常严格,所以烧制起来比较困难。元代釉下彩红瓷产量低,数量非常稀少,因而弥足珍贵。元代釉下彩红瓷的装饰技法有三种,一是在胎体上用铜红颜色绘制装饰图案,二是用铜红单线勾勒,三是涂抹彩地、补丁,常与雕刻、印花、塑桩结合使用。元代有大壶、玉壶、春壶、梅壶、塔盖壶、亭式仓廪、双扎扁瓶、、哞、诗盘、碗、四扎壶、小器等。

江西高安博物馆收藏有元代釉里红花鸟纹罐,非常精美,发色鲜艳,绘画精美。元代釉下彩红瓷的主要装饰纹样有云龙、云峰、花鸟、玉兔、四灵、诗、凤花、鲁燕、灵芝、莲花、菊花、牡丹、双鱼。

青花釉里红也是元代景德镇窑创制烧制的釉下彩瓷器。这种一物两种釉下彩的画,元代至明清景德镇官窑厂烧制。由于钴青料和铜红料对烧成温度和窑气氛的要求不同,烧成难度较大,所以元代青花釉里红瓷不多。因此,它们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