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歌剧产生的主要历史背景

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1066-1750)。它最初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群人文主义者为了复兴希腊时期的戏剧传统而创造的一种音乐形式。除了古希腊戏剧,还有世纪推理剧和假面剧,最直接的渊源是文艺复兴后期兴起的牧歌。

佩里1599年作曲的《达芙妮》(失落)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歌剧,佩里1600年作曲的《欧律狄刻》是现存最早的歌剧。

这两部歌剧已分为咏叹调和朗诵,但仍带有文艺复兴后期田园歌剧的人文气息,总体上还不成熟。

蒙特威尔第于1607年创作的《Flo》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歌剧。作者用了相当现代的管弦乐队为该剧配乐,用不协和来烘托气氛,表现矛盾。

在他的歌剧中,独唱(朗诵、咏叹调)、二重唱、管弦乐和舞蹈被整合在一起,为剧情服务。

蒙特威尔第认为歌剧的音乐应该表达人类的深刻感情,并与歌词的含义相一致。

鉴于他在歌剧体裁中的基础性作用,蒙特威尔第被誉为“现代歌剧之父”。

此后,威尼斯歌剧学派应运而生。

1637年,威尼斯开设了第一座公共歌剧院——圣卡西诺剧院,使这门艺术走出了少数贵族的沙龙,受到了更广泛的市民阶层的青睐。

半个多世纪后,威尼斯开了十几家歌剧院,大批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和剧作家为其创作音乐和剧本,其中塞斯蒂、卡瓦利等人声名远扬。

这一时期的威尼斯歌剧场景有时奢侈到了夸张的地步,用灯光、道具、布景等手段来烘托剧情。

与此同时,17世纪中期,以A. scarlatti为代表的那不勒斯学派也发展并主导了意大利乐坛和欧洲舞台近百年。

这个音乐流派特别注重人声美在歌剧中的作用,使得声乐独唱的水平空前提高,强化了歌剧的主旋律风格(即与复调、多旋律特征相反的单一旋律风格)。

当时的A—B—A已经固定在A-B—A重复的三声部形式,在第三段重复第一段音乐素材时,演唱者可以随意添加装饰音和花腔,以显示自己的唱功和技巧。

斯卡拉蒂的歌剧旋律优美亲切,他选择不同的唱段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他在重视人声的同时,重视器乐的独立表现,采用高度程式化的作曲手法,使情节相似的剧目可以使用相同的配乐;它是歌剧《序曲》(也叫《辛福尼亚》)开幕前的第一个器乐合奏,由快、慢、快三部分组成。

他建立的典型的歌剧形式被称为歌剧系列。

歌剧注重人声的特点导致了欧洲广泛使用太监(即童年* * *的男歌手,嗓音高亢、华丽、富有弹性),但后来出现了单纯追求“美声”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倾向,最后走向衰落(后来因为剧情雷同、单调,观众只听卖弄技巧的咏叹调,不听朗诵)。

至于罗马歌剧院,因为它位于教廷的中心,教会的保守势力对它百般迫害。最致命的是,1697年,教皇英诺森十二世下令关闭并拆除罗马最大的歌剧院Tor di Nona,并宣布从此禁止在教皇辖区内演出歌剧。从此罗马歌剧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