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文峰塔的历史变迁

汾阳文峰塔建于明末清初,位于汾阳城东2公里的建昌村。1996年被申报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是古人根据风水理论,为了使当地的风格和文脉顺畅,出更多的人才而建造的。它既有装饰意义,又有象征意义。它是科举制度和儒释道同时存在的产物。汾阳文峰塔高84.93米,雄伟高大,居中国古塔之首,是中国文峰塔的杰出代表。

据《清康熙时期汾阳县志》记载,汾阳文峰塔是明末汾阳秀才朱之钧(明清时为国子监秘书)所建。塔身为砖结构,由塔基、塔身、塔闸三部分组成。外轮廓平面为八角形,面积为217.8平方米。外轮廓塔由砖椽、飞拱和斗拱组成的塔檐隔开。塔楼自下而上分13层。塔的内室平面呈方形,塔室之间通过回转廊道式梯塔相连。外塔壁和内塔壁形成套筒结构建筑。塔基是用石条砌成的须弥基座,石条上刻有“竹节”、“莲花”、“滚草”等图案。这座塔是用青砖建造的。外廓各层塔檐斗拱为居中双拱单抄箱型拱,一至六层各层48节,形体塑造40节,转角题材8节,七至十三层各层32节,形体塑造24节,转角题材8节,全塔512节。塔檐的翼角上升,檐很短。整个塔体没有明显的起伏,上下两层分离显著,塔体轮廓笔直向上倾斜。可以从一楼的塔门进入塔内。塔室内有一口空井,上下贯通。从塔室的底部可以看到顶楼的天井,天井上盖着木质的窗套。塔的楼梯位于塔室和塔的外墙之间,绕塔室逆时针旋转。楼梯拐角处设有休息平台和拱形窗户。各塔室东南西北各有一条十字形通道贯穿塔中心,通道外口设置一个拱窗。塔室顶部和所有通道的塔窗均为拱券结构,塔顶呈尖状。从十三楼屋檐到塔顶,折八坡汇集成塔刹,鎏金铜。

文峰塔在20世纪20年代的汾阳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1998年5月,在全市人民和省、地方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汾阳市人民政府对文峰塔进行了维修,维修工程于2000年2月竣工。中国第一高楼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