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简史

原文地址:狂犬疫苗发展史:路边有树的人用狂犬疫苗发展史

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研制经历了从传统的神经组织疫苗到现在的组织培养疫苗的过程,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

*早期使用传统疫苗;

1882年,巴斯德从牛脑中分离出一种狂犬病毒,在兔脑中已经传播了90代。病毒传至50代时,潜伏期由15天缩短至7天,毒力减弱,成为固定病毒。1885年,巴斯德尝试用固定病毒感染兔子。发病7天后,取出脊髓,干燥制成减毒活疫苗。该疫苗成功治愈了一名9岁男孩。1908年,费米改进了巴斯德的方法,但残留毒性仍高达100MLD50。引起固定病毒引起的急性脑脊髓炎。1973年,世卫组织狂犬病专家委员会建议,含活病毒的狂犬病疫苗不得用于人体,因此,减毒活疫苗结束了其历史使命。1911年,森普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灭活脑组织,制备出无毒的森普尔脑组织灭活疫苗。虽然安全性较减毒活疫苗有了很大提高,但使用森普尔疫苗后仍有严重的神经麻痹事故发生,发病率在1/500 ~ 1/2000之间。这种疫苗仍然在发展中国家广泛使用。羊脑制备的森普尔疫苗自1949开始在国内使用,1980停止使用,代之以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1955年,Fuenjalida和Palacios制备了新生大鼠脑(SMBV)疫苗。这种疫苗已经在南美广泛使用了40多年。但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仍高达1/8000。总结神经组织疫苗存在以下问题:免疫原性弱,含有神经麻痹因子,部分含有残留活病毒。此外,用于疫苗生产的山羊和绵羊可能会感染潜伏病毒。因此,世卫组织专家委员会在其第七次报告(1984)中支持限制和放弃脑组织疫苗的生产,并强烈主张使用灭活细胞培养疫苗。*禽胚胎疫苗:

为了减少神经麻痹的发生,1956佩克研究制备了鸭胚苗(DEV)。该疫苗已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广泛用于狂犬病暴露后治疗27年,几乎没有观察到严重的副作用,但中和抗体水平不如脑组织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疫苗问世后,对比显示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均优于DEV,许多国家在1982停止使用DEV疫苗。*细胞培养疫苗-世卫组织推荐的疫苗:

1.人类二倍体细胞疫苗(HDCV):

1964年,美国Wistar将用于森普尔疫苗生产的PM狂犬病毒株适配于WI-38人二倍体细胞株,后来法国Merieun研究所又适配于MRC-5细胞株生产疫苗。病毒经培养、澄清、加热、β-丙内酯灭活、冻干制备疫苗。该疫苗于1974年首次获准生产,并于1978年商业化。由于其高免疫原性和良好的耐受性,HDCV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大多数欧洲国家和几个亚洲国家使用。HDCV的缺点是HDC不容易培养,在HDC上培养的狂犬病毒的病毒滴度相对较低,使得疫苗非常昂贵,限制了其在发展中国家的使用。2.原代细胞培养疫苗:

原代细胞培养疫苗的优点之一是不需要冷冻保存细胞种类。然而,每批疫苗都必须检查培养器官中的杂质(细菌、支原体、病毒),动物器官的可用性是限制工业化生产的一个因素。地鼠肾细胞疫苗(PHKCV): 1958由Kissling提出,Fenje进一步发展,将狂犬病毒固定病毒适应于地鼠肾细胞(PHKC)生产灭活疫苗,并取得成功。1968该疫苗在加拿大被批准用于人类扩增和暴露前接种。该疫苗获得了中国卫生部批准的生产编号1980,取代了森普尔疫苗。狗肾细胞疫苗:1978年,Van Wezal等利用狂犬病毒PM株适应狗肾细胞,利用微载体使疫苗批量生产。疫苗暴露前后的人体接种实验在荷兰进行,获得的免疫应答与HKCV相当,于1980在荷兰批准生产。鸡胚细胞疫苗:Kando 1965中,Flary HEP株适应鸡胚细胞,培养的病毒经β-丙内酯灭活,浓缩冻干(经区带离心纯化改良)制成疫苗,在日本商品化。在1983中,Barth等从上述日本疫苗中分化出适应于具有Flary LEP株的鸡胚细胞的纯化鸡胚细胞疫苗(PCECV)。该疫苗目前由德国Chiro Behring GmbH公司生产。3.细胞系疫苗:

生物技术的进步,如在发酵罐中的微载体上传代培养细胞,使狂犬病疫苗的工业化生产成为现实。1984 Vero细胞疫苗由法国梅里恩研究所研制成功。在制备过程中,采用微载体技术(细胞附着悬浮培养)进行工业化大罐培养。上世纪80年代和最近的大量实验证实,Vero疫苗无论是作为暴露前人体免疫还是暴露后治疗,都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1984 165438+10月,世卫组织与RF合作,采用微载体技术高密度灌注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工业化生产历时15年,获得成功。目前,Vero细胞疫苗已在世界许多国家获得安全有效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