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来信:和儿子说说话,是傅雷在孤独的世界里唯一的安慰。
《傅雷来信》被誉为龙芯的心血之作。自1981出版以来,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获得了首届全国优秀青少年读物一等奖,累计发行量百万册。这本书虽然不是为了出版而写,但却是发自内心的,充分展现了傅雷与儿子傅聪的心灵交流,再现了傅聪的家庭教育背景,展现了傅雷的家风。
为什么傅雷的信经久不衰?原因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正能量。“人格教育”贯穿全书。傅雷反复强调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告诫儿子要谦虚有礼。在他看来,做人是第一位的,然后是艺术家,然后是音乐家,最后是钢琴家。
傅雷对中国音乐事业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培养了中国第一位世界级的钢琴演奏家傅聪,而且在音乐教育方面提出了宝贵的观点和建议。
傅雷遭受了历史的误解,被错误地划为“右派”。命运的旋律急转直下,父子俩都遭遇了厄运。傅聪去了英国,切断了与国内的联系,在一场国家灾难后回到了中国。他住在伦敦,以弹钢琴为生。后来,由于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的关心,我们得以继续与父亲通信。
正是因为傅雷的高尚品质,即使生活困难重重也不向权贵低头,所以在傅聪不为权贵奔走谋生的时候,这种做法维护了艺术家的尊严和崇高,得到了父亲的极大赞赏。他的内心可以说是为儿子感到欣慰和自豪。
傅雷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过分追求物质的守财奴,也不希望他因为对金钱的不重视而成为金钱的奴隶。
家书里也多次提到钱。并不是傅雷把钱看得很重,而是他时刻提醒儿子,既不能贪钱,也不能无缘无故的丢钱。他告诫他的孩子们生活要简朴。傅雷早年是大师。因为他的家庭不富裕,他不得不在生活中小心翼翼。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傅雷也希望孩子能正视钱的去向。
陆游留下的那句话,早已在千千流传千百遍:世间的事,往往变得节俭,输给奢侈。
今天回想起来,我们好像很看重钱却不重视。我们看重它,是因为一切与金钱相邻的东西往往最容易引起矛盾,而我们不看重它,是因为我们对金钱的概念不明确,往往贪图一时的快感,没能把钱用在正确的地方。
傅雷也向儿子提出了自己对金钱观的看法,要求他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要乱花钱,还要明确每一笔钱的流向,花在正确的道路上。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金钱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往往沉迷于物质带来的一时快乐,实际上会给我们带来物质贪婪的痛苦。有了正确的金钱观,我们就会减少对金钱的贪欲,知足常乐。
父母给孩子的往往比拿的多,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大多数家庭在生活中的常态。父母总是告诉我们不需要,即使需要,出口就变得没必要了,就是为了不给孩子增加任何负担。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可估量的,不可言说的。
无论孩子遇到什么困难,第一个站在我们身后的肯定是满脸皱纹的父母,他们永远责无旁贷的帮助我们度过难关,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傅雷对孩子的关爱与同情,既让我们辛酸也让我们敬佩。即使他已经沦落到贫病交加的境地,他仍然不愿意向儿子求助,怕增加他的经济负担。
傅雷对待儿子像母亲一样细腻,对他的爱无微不至。即使工作很忙,写信时也处处体贴,处处为儿子担心,各方面给他最中肯的建议。
我曾经被他的细腻感动过,他对和儿子有关的一切都很少观察。信中提到了傅聪在音乐和音乐家方面的签名,而子聪的最后一句话不够规范。傅雷发现问题的时候,还用不同的写法在信上做了标记,这足以说明他对儿子的关心,也体现了他做事一丝不苟的态度。
虽然他是一个骄傲的父亲,但他的内心总是在亲情上是柔软的,他会很高兴收到孩子的来信。他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老话说得好,人都爱儿子,爱身体。
“爱他的儿子”是人之常情,“爱他的身体”是人之常情。傅雷夫妇用他们深沉豁达的感情养育着儿子,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爱,不求回报,从不把亲情当负担。对大义理解得如此深刻,真是难得。
傅雷早年在罗曼罗兰的影响下热爱音乐,对音乐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我居然从中读出了一丝苦涩。除了儿子,他找不到人交流音乐知识。这对于热爱音乐的傅雷来说,无疑是一种孤独,一种精神上的孤独,一种精神上的空虚。所以对他来说,和儿子谈论音乐和艺术是他在孤独的世界里唯一的安慰。
在傅雷看来,强大的最高境界是拥有一颗纯净的心,这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峰,而这种心灵的纯净也恰好与人类的美好愿望不谋而合。但是池子是孤独的。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渴望灵魂间的碰撞。
傅雷还在信中给儿子看,小时候我们引导你,现在你长大了,你也老了。这个时候,他不能坐视自己在艺术的某些方面落后,他希望儿子能经常和自己交流一些事业上的见解。
当然,精神上的满足并不局限于艺术,在一切琐事与孩子交流时也可以得到满足,因为我们可以与孩子保持联系,了解他的现状,知道他的想法,参与他的生活。
看完这本书,我久久沉浸其中,沉浸在傅雷对孩子的厚重关爱中,更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爱,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成为我最坚实的后盾。
在《全家福》一书中可以发现,傅雷很少讲大道理,而是通过生活琐事中隐含的大道理来教育孩子。没有命令的语气,只是提出自己的观点,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孩子手里。
他一直很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做主就是一种体现,而这种做法也为全世界的父母树立了一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