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百年梦想的洛杉矶奥运会

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了奥林匹克远征队。

看台上全是异样的眼光,异样的眼神。

比赛结果可想而知。

一份美国报纸

发表评论说

随着一个运动员的失败

整个中国都失败了。

一年一梦,百年一梦。据考证,1907教育家、南开大学首任校长张伯苓最早把奥林匹克运动带到中国。那一年,他在天津第五届校际运动会上发表了题为“雅典奥运会”的演讲。1908伦敦奥运会前,《天津青年》的一篇文章提到,“虽然中国没有出现在伦敦奥运会上,但是中国还需要多久才能产生一个真正有技术的选手在国际奥运会上拿一枚奖牌?这可能是一个很难评估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心,我相信这并不难。国家有责任发展体育事业,不仅要派运动员去雅典参加奥运会,还要积极争取奥运会在中国举办。”从这些言论中,引发了版本略有不同但精神基本一致的“奥运三问”。这三个问题,也就是整个100年以来,炎黄子孙走了一波又一波,应该给他们动力来提供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这个著名的“奥运三问”是:中国什么时候能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能派队参加奥运会?另一个版本是中国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中国什么时候能举办奥运会?张伯苓和“天津青年”接触奥运会的时候,正是晚清和中国国力最弱,国力最弱的时候。列强在中国割据并占领势力范围,中国已沦为次殖民地;人民的愚昧和体质的虚弱已经被鸦片毒害,被称为“东亚病夫”,在洋人面前根本抬不起头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参加奥运会,拿金牌,办奥运会,简直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很少拒绝接受自己的命运,把前人的梦想当作一项任务,当作中国人与奥运的约定。1932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10届奥运会,这是中国第一次派人参加奥运会。1936 140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柏林奥运会;1984许海峰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为中国获得了第一块金牌。至此,时隔76年,“奥运三问”的前两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今晚8点08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正式开始的时候,第三个问题有了答案。

百年沧桑,奥运之梦,魂牵梦绕。在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见证了今晚开幕式的中国人民,在电视机旁观看开幕式的中国人民,其实是* * *参加了与先贤前辈的约会,* * *见证了奥运会在中国大地上举办,* * *完成了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百年梦想,为中国的这段历史画上了句号。

中国人解梦的历史轨迹很重。但是,2008年,中国人终于可以不辜负前辈的信任,完成任务,卸下这个历史包袱,值得大书特书。

北京举办奥运会并非一帆风顺。14年前,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以两票之差败给悉尼,未能举办新世纪第一届奥运会。结果当然反映了中国未能说服国际社会接受北京举办奥运会,但当时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阵营)无力让中国举办新世纪第一届奥运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放弃。7年前,北京再次申办,终于成功。当时有一种“给中国一个机会,给世界一个惊喜”的宣传需求。经过七年的努力,今天是中国兑现承诺,让全世界接受的时候了。

在硬件建设上力求完美,在软件服务安排上也力求以客为尊,让运动员、记者、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展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所以中国已经尽力了,现在就要接受全世界的检验了。

北京奥运会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它反映了中国的崛起,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这也表明中国渴望通过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新面貌和新内涵。世界是否通过北京奥运会收到了中国已经改变的信息,也是有待检验的内容之一。

从一个贫穷的中国到可以花上千亿元打造史上最大规模奥运会的中国,中国人在物质上可以获得一些成就感,但不应该头脑发热。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在很多方面与先进国家还有巨大的差距。当时前辈们对“德先生”、“赛先生”(即民主、科学)的向往,也是他们的梦想。也许这就是中国人将来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如果有一天,上海、广州、重庆等大城市再申办奥运会,他们想请的是德先生、赛先生在中国扎根。这是中国人想实现的又一个梦想,也是中国人想去的又一个国家历史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