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安宁阳的历史

2007年6月5438+2月01,宁阳县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县”。据《史记》、《元朝建国以来王侯将相年表》和《中国历史地图集》记载,西汉有兖州、禹州、青州和徐州等地。据记载,西汉元朔三年(公元前65年)

东汉初,废侯国,设宁阳县,宁阳名由宁乡改名,距今已有2131年历史。

全县东西最大水平距离63公里,南北最大垂直距离31公里,总面积1124.6平方公里。

宁阳自然条件优越,人类起源早,文物丰富。

截至目前,已发现重要古遗址143处。

其中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遗址20处,商周遗址42处,春秋汉代城址8处,汉代城址37处,隋至宋元古瓷窑36处。

宁阳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杰地灵,历代名人文人众多,入县志者仅76人。

西汉时,大河郡(后称东平国)宁阳郡的夏侯胜、夏侯俭,是当今历史上“大夏侯派”和“小夏侯派”的创始人。

东汉东平县宁阳县人刘真,是“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荆和,鞠萍台山县(今磁窑)人,以刚正不阿著称。

南北朝时,杨敦、杨啼、、等都是武将或文官。

明代有顺天府尹、南京礼部尚书徐彬、南京刑部尚书吴崇礼、潼关副使吴等。农民起义军首领马良,卫镇宁阳、泰安、曲阜。

清代广东巡抚黄有200多卷代代相传的诗歌。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名医,如纪开泰、周幼昌、程幼玉等,以“妙龄”著称,医德深远;画家宁耀龄首推。

辛亥革命后,朱宗福、李冠三、范等一批有识之士积极投身改革教育,振兴民族精神。

宁阳县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泰山、曲阜和水泊梁山旅游区三角地带的中心。地处“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旅游线上,山清水秀,田园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点遍布全县。

凤仙山上的“错山镜”,性质独特,照耀数十里;灵山是一座孤峰,云蒸夏薇,四季苍翠,古建筑掩映其中。有“小昆仑”之称,夏秋两季云山有烟雨,萦绕半山腰,更是一绝;神童山、云山烟雨、盘龙玉洞、杏林丹飞、万仞古怀、夫子庙、王宇庙等景点更是让游客叹为观止。

宁阳县历史悠久。

《尚书》“龚宇”一章载:古属绍皋之市,唐虞属徐州之境。

夏朝时,今天宁阳城一带叫成帝。

西周初,周武王立其弟蜀为禹城州。

西汉(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在宁山治南设宁阳七年。

126(汉元朔三年)前,鲁国太子刘天在宁阳封号。

宁阳县改为宁阳等国,传了四代,仍称宁阳县。

至194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隶属鲁西南太西署。

1950上半年撤销鲁西南行政区,隶属泰安地区行政督察署。

1955属于泰安地区专员办。

1985年5月,泰安地区专员公署改为泰安人民公署,宁阳县隶属泰安市。

南有兖州,东有曲阜、新泰,北有肥城。

在古代社会,出现了许多文学家、名医、能工巧匠、农民起义领袖、朝廷官员,对历史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刘震(?—217),字官,汉末东平国宁阳县人,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小时候呆在家里,写过《鲁杜甫》,描写东平国之美,文字极其优美。

经常和曹操、曹植父子在一起,吟诗喝酒唱歌,深得曹氏父子的喜爱,他们当上了宰相、椽子。

他擅长诗歌,后人常与曹植并称“曹流”,是“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宁阳涌现出徐彬、吴、吴崇礼、、程、周百顺、黄桐等杰出人物。

宁阳地形多样,物产丰富,地质肥沃,盛产红枣、梨、山楂等特产。

近年来,宁阳辣椒、宁阳大白菜、带刺黄瓜也享誉国内外。

宁阳是农业大县,蚕桑产业发展迅速。舒冬镇被誉为江北第一茧镇。

宁阳蟋蟀自古闻名,以四店镇的蟋蟀为代表,享有“江北第一虫”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