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东北民歌和陕北民歌的区别以及各地民歌的特点。
首先,让我告诉你中国民歌的一般性质和特点:
和世界上其他古老的民族一样,中国民歌是在我们祖先原始的狩猎、祭祀、婚姻和放牧活动中产生并逐渐传播的。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以唱和的形式不断流传,其中的“四字体”句式为以后中国民歌歌词句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民歌经过几千年的传播、演变、创新和积累,一方面在适应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民间场景的题材范围和体裁类别上丰富而成熟,另一方面也是在不同民族和地域的特定环境下积淀下来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民歌作为地域文化的直接产物,不仅受地貌条件的影响,还与不同的语言、方言融为一体。因此,他们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和风格几乎是与生俱来的,非常突出。现在的民歌研究者大多喜欢按照地域分布来区分民歌的风格,比如以江南小调为代表的“江南水乡风格”,以“信天游”、“花儿”为代表的“西北高原风格”,以东北小调、二人转为代表的“东北平原风格”。
太行山以西的山西高原、黄土高原、青海高原统称为西北高原。西北民歌是指流行于这一地区的民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陕北的《信天游》。东北民间是指流传于东北三省的汉族小调的总称。其歌词富有东北人民生活语言的诗意,典型形式为“二人转”。
二、深情的“信天游”和苍劲粗犷的“二人转”
1,西北民歌代表——《信天游》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特殊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魅力。陕北民歌深受地域和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受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信天游”的个性特征十分明显。
情歌是信天游的精髓,民谣叫酸歌。其中较著名的歌曲如《兰花花》、《走西口》等,体现了“信天翁”的艺术特色,即以比喻言志,借景抒情,曲调优美,文字朗朗上口。《信天游》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节奏自由、质朴大方、高亢悠长。句子结构很特别。一般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能会更改,也可能不会更改。短歌可能只有一段,也可能连续几十甚至上百段。
《信天游》独特的艺术风格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歌的发展。其独特优美的旋律经过后世艺人的创新,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如李记的《桂王与李祥祥》、贺敬之的《回到延安》,都是通过“信天游”的形式创作并演唱了一段时间。
2.东北民间的代表——“二人转”
“二人转”又称“蹦蹦”,是东北地区一种流行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歌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起初,“二人转”是由白天跳秧歌,晚上唱东北民间小调(俗称“小秧歌”)的艺人表演的。后来随着关内居民的增多,“二人转”在原有东北秧歌和东北民间的基础上,逐渐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戏、民间段子等多种艺术形式。所以表演形式和唱腔都非常丰富。
《二人转》的音乐特色主要表现在其丰富多彩的音乐唱腔上,被誉为“九调十八调,七十二人爱大海”。其结构是一系列曲牌,累计300多个曲牌,56个曲牌较为常见。《二人转》因为歌词和旋律的诸多特点,还是需要歌手来演奏。比如在表演中,男女合唱,边唱边舞动扇子和三块手帕。女演员参加演出后,男女声合唱,但女演员要用自己的声音唱,声音比男演员高八度。“二人转”伴奏丰富,以音色个性强的唢呐、板胡来保持曲调,以音色清脆的竹板作为打击乐器。由于这些个体器乐的配合,再加上歌中有舞、舞中有唱的表演氛围,突出了东北民间淳朴、浑厚、明快、火热、粗犷的艺术个性之美。
西北民歌与东北民歌的差异之美
1,演唱形式
西北民歌“信天游”的演唱形式以独唱为主,而东北民歌“二人转”的表演多由两人以上参加。《信天游》在演唱过程中对乐器要求不高,采用学徒歌或简单旋律乐器的形式。但由于《二人转》是由两个以上的表演者表演,有时需要采用多声部,表演形式有独唱、二重唱、对唱、合唱、领唱等。同时对伴奏乐器的需求也更多了。为了突出其特色,还增加了手持道具。
2、节拍、模式
《信天游》和《二人转》的节奏属于有规律的节奏,有一定的曲调,但由于地域差异,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在调式上,《信天游》采用了具有陕北民乐风格的独特的特殊音阶,如由清角音和清羽音组成的七音音阶(当地艺人称之为“苦音”调式)。“二人对二人转”模式中,长模式最多,宫模式和羽模式次之,角模式最少。
3、曲式与衬词、衬腔
《信天游》的曲调多为单段结构,篇幅较短,乐句多与歌词一致。音乐部分的结构部分大多以对称关系为基础,功能明确。《二人转》是一个表演性很强的小调,由几个不同的曲调组合而成,构成一个两部或多部的组曲,这也使得《二人转》的表演具有曲艺音乐的表演特点。衬词和衬腔是中国民歌中最常用的表达歌曲的特殊手段。衬词最初来源于语气词、感叹词或拟声词,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情感表达性。当民歌的旋律发展到一般歌词的束缚时,往往被用来使旋律发挥更大的作用。与衬词相匹配的片段称为衬腔,衬腔有大有小,构成一个完整短语的衬腔,称为“衬句”。这一特点在《二人转》的演唱中非常明显。所谓“九调十八调七十二嗨”,实际上表现了“二人转”衬字、腔的灵活运用。相反,“信天游”在这方面要弱一些。
综上所述,西北民歌和东北民歌,两者都源于民间,都有着深厚的民间色彩,但在曲调、歌词、表演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它们一方面受到西北和东北地区地域、民风和劳动生产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两地人民内在性格和内在需求的差异,这些差异造就了中国民歌中的奇葩。正如一位艺术家所说,不同就是美。我们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是强调地域差异对艺术形式多样性的主导作用。
民歌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条件、经济变化和人们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新世纪,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对民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找西北民歌与东北民歌的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