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有哪些茶?如何操作?(招待,独饮,两种)
沏茶精是工夫茶最突出的特点,体现在烹饮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而不仅仅是“器皿更精致”。
1.熟化器:泥炉起火,沙铲舀水,煽灶,擦器,候火,淋杯。
2.奉茶:待沙锅发出松涛声,初沸时出现鱼眼(以示意思,不要盖),即提起沙锅,将壶、杯喷热。然后把沙铲放在炉子上,热的时候打开铁罐,把茶叶倒在普通纸上,量好厚度,取最厚的一个填在罐底的滴水孔里,然后用细粉,填到中层,把稍微厚一点的叶子撒在上面。这样的努力被称为“取茶”。茶不要太满,七八成左右就够了。神的变化是初步的。
3、待汤:汤分三沸点。一煮太幼稚,三煮太老;两次煮沸是最好的。“若珠浮于水,声散,则为二沸,正当时。”
4、洗茶:沸汤环壶口,边壶边入,切忌直入壶心,不能中断,更不能强行推进。宜加大浇注,称之为“高冲”,这样才不会有滞涩之病。第一次注入开水后,应立即将茶汤倒掉,以去除茶叶中所含的杂质,这就是所谓的“洗茶”。扔掉茶汤,不要喝。
5.打孔点:打孔方法同上。
6、刮泡沫:冲洗会使其饱满,避免溢出;当它装满时,茶沫会浮上来,呈白色,从壶的表面突出来。锅盖从壶口刮平,泡沫散开再盖上。
7、倒锅:锅盖固定后,用热汤浇在锅上,俗称“火锅”。一是去掉散落的泡沫;二、锅外追热,锅内补香。
8、热杯:倒完罐后,仍要倒杯,俗称“烧钟”。倒入杯中的汤要直接倒入杯心。“燃钟(俗称杯)只能使香”: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时”。倒完杯子洗干净,把杯子倒掉。
9.洒茶:茶叶放入壶中后,倒壶,烫杯,倒水。过了几关,就是撒茶的时候了。因为撒茶不早也不晚。如果快,就不会泡,香味也不会出来;如果晚了,香味会迸发出来,茶色太浓,会使茶味变苦,前面的工作就白费了。把每一杯都撒均匀,称之为“关公巡城”;也会力竭,名曰“韩信点兵”;壶要放低才能洒茶,以免茶香飘散起泡,称为“低洒”。
品茶并评价它的味道和质量
喝茶,拿一个小杯子,慢慢地、小心翼翼地喝,然后把杯口移近鼻孔,品尝它的香味。由于工夫茶的杯小、香、热,啜饮后杯内仍有余香,是比茶汤溢出的香气更深、更浓的“山韵”,所以“闻杯”是工夫茶独有的。
以“质”为基础的有序的饮茶方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逻辑程序,被称为“功夫茶法”。它彰显优雅,表达礼仪,寄托友情,体现品质,表达自我。美是在工夫茶细腻、细致、有序、闲适、和谐的氛围中产生的,也是主客审美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整个过程能体现出“和为贵”的高尚情操,反映出这一地区一定的历史传统、文化水平和时代背景。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起到良好的作用。这就是功夫茶的节目之美,及其审美价值。
——喝茶离不开茶具,茶具是指浸泡茶叶的专用器具,包括壶、碗、杯、盘、托盘等。古人重视饮茶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非常重视茶具艺术。一套精致的茶具,搭配三种色、香、味各具特色的名茶,可以相得益彰。随着饮茶的兴盛和各个时代饮茶习俗的演变,茶具的品种越来越多,质地也越来越精美。潮汕功夫茶至少需要十种茶具,即:
第一:茶壶
-潮州话叫“冲缸”,有的叫“苏缸”,因为它来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紫砂壶有四个字的公式,说“小、浅、齐、老。”紫砂壶分为二人壶、三人壶、四人壶、四人壶,其中以陈梦、铁花轩、秋浦、花萼园、萧山、袁喜生最为珍贵。壶的样式很多,小到橙子,大到橘子,大到瓜形、柿子形、菱形、鼓形、梅花形等等。一般鼓多,所以正确,轰轰烈烈。壶的颜色很多,有朱砂、仿古栗、紫泥、石黄、天青等。不过,不管款式颜色,最重要的是“壶要小,不要大,要浅,不要深”。因为年纪大了就没时间了。
第二: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四个字:小、浅、薄、白。小的是一小口;浅水不离底;洁白如玉是用来衬托茶叶的颜色;薄如纸,使其能有香味。潮州饮茶人多以白底蓝花阔口,杯底“若身宝”书珍贵,但不易得之。江西景德镇、潮州枫溪产的小白瓷杯也很不错,俗称“银杏杯”。
第三:洗茶
-它的形状像一个大碗,有许多色调和颜色。功夫茶肯定有三种,一种是泡杯子的,一种是泡易拉罐的,一种是盛水洗杯子和泡茶叶的。
第四:茶盘
茶盘是用来装茶杯的,也有各种各样的样式,比如满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风格,最重要的还是四字公式:宽、平、浅、白。即盘面要宽,这样可以根据客人的数量放更多的杯子;盘子底部要平,以免杯子不稳,容易晃动;边缘要淡,颜色要白,都是为了衬托茶杯和茶壶,使之美观。
第五:茶垫
-比茶盘小,用来做壶,也有各种款式,但总之要注意“夏浅冬深”。冬的深度是为了方便在壶里多放些开水,这样茶就不容易凉了。茶席里要放一层“席垫”。“茶席”是根据茶席的形状,用丝瓜炒制而成。所以那些用丝瓜代替布垫的,为了不产生异味,垫垫是用来保护茶壶的。茶叶洒完后,要把茶壶倒过来,以免壶内积水。一点水也会让茶有味道。
第六:水瓶和水碗
——作用,是用来在沏茶时储水的。水瓶,颈饰肩挂,平底,有柄,素瓷青花最好。还有一种有颈有口的,饰有龙,叫龙也不错。水碗也被用来储存泡茶用的水。它们都和一个普通的花盆一样大,款式也很多。明代制作的“赤金彩”,金属釉,碗底描绘金鱼的两条尾巴。舀水时,水动起来就像金鱼动了一样,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第七:龙坦克
——大龙缸类似于宫廷里种的莲花缸,或者更小。用来存放大量弹簧,用木头盖紧支撑,放在书房角落,古色古香。龙也是素瓷青花,明代宣德年间造,但很难见到。
第八:安静的炉子里有一丝红色
——静灶里有一撮红,潮安、潮阳、揭阳都做过,款式都很好看。还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六七寸高,加炭的炉芯又深又小,使火候均匀,又省炭。小炉有盖有门,不用时盖上既经济又方便。小炉门附近常有一副雅致的对联,更添茶香。
第九:沙子
——“沙子”,潮安丰溪制作的最著名的一种,俗称“茶壶”,是用沙子和泥土做成的。它很轻。水烧开后,小盖子会自动倾斜,发出一阵阵响声。这时候的水正好适合泡茶。至于钢壶,铝壶用来烧水泡茶,虽然不是必须的。但是用来烧水泡茶的金属东西毕竟差一些,所以不是时候。
第十:羽毛扇和钢筷子
——羽毛扇是用来煽火的。煽火时要用力,但不要扇炉门,以保持一定的温度,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因此,特制的羽毛扇不仅有利于“功夫”的展示,而且用白色鹅毛制成的扇子,掌面大汪,竹柄飘逸,衬托出红、绿、白等各种颜色的茶具和金紫色的浓茶,自然有趣。钢筷子不仅仅是为了夹炭挑火,更是为了保持主人双手的干净。
——功夫茶使用的茶叶仅限于福建岩茶、潮汕的溪茶、凤凰水仙(均属绿茶)。国内其他茶类,如红茶、绿茶、砖茶、花茶、白茶等都不适合。因为如果用功夫茶,往往又苦又苦,只有这种半醇香的绿茶才是最好的。传统上福建最好用乌龙茶,也就是闽北武夷山的岩茶,闽南的溪茶。乌龙茶是一个总称,其中夏茶产于福建北部。铁观音主要产于闽南安溪,所以又叫溪茶。岩茶和溪茶种类繁多,其中的奇种、单丛、明聪大红袍、水仙、一枝春都是名茶。
——潮汕凤凰山也产茶,也是半醇香绿茶,也是功夫茶用茶。它的名字有水仙(俗称鸟嘴茶)、单丛、海藻等;秋诗中的“鸟嘴”就是鸟嘴茶。凤凰茶也是中国名茶之一。茶叶是深受东南亚潮人和华侨喜爱的一种茶叶,颗粒较大,色泽黄褐色,香味明显,醇甜味浓,汤色浅黄。《潮州府志》载:“凤凰山名茶亦称贡茶。”据民间传说,南宋末代皇帝逃到潮州凤凰山,口渴想喝水。他从山上采摘茶叶,嚼碎后解渴。所以凤凰山的这种茶树被后人称为宋茶。传说到最后一定是真的,但是凤凰山茶是一种优质茶,却一直被认可。潮汕功夫的流行与当地著名的茶叶密切相关。
-什么是工夫茶?清代蔡爽(字伯龙,生平事迹不详)在《国语辑释注》中有一个有趣的简要说明。这本书是一部把浙江方言和普通话一一比较的字典,它的第一册(饮食和谐)有如下文字:
——0茶米正义茶
-0好茶是品茶高手。
——0幼条正一芽茶
-目前符号为0的词是方言,有“正”的词是官话。原来工夫茶是一种好茶。(有意思的是,这两个词的表达方式和意思跟潮州话还挺吻合的。)显然,这里的工夫茶指的是好茶。
——更具体的表述是引用雍正年间崇安令陆延灿的《续茶经》中的“随见录”中的话:
-武夷茶是山上的岩茶...最好的一种叫做工夫茶。
——道光梁章钜《归田笔记》说:“武夷茶有花香、人种、名种、奇种四种名称。名茶”山下难得,是泉州厦门人津津乐道的工夫茶。"董天公《武夷山志》卷十九也说:"首岩茶不甚细,有人种、花香、香、功夫、松子之名。它是用天然风味烹调的,它的颜色不是红色的。"
——民国十一年福建同治(物业)引《福建产志》说:武夷寺僧多为晋江人,以茶萍为业,各寺请泉州人当茶师。茶叶收完后,有人挑选芽,手指伸进壶里,一根一根地揉捻。若热不炼,色泽深,滋味焦,即泉、张、台、彭人所称的茶,仅一两。它的制作方法必须是茶师制作,日常价值会更强。①
可见,从清初开始,工夫茶就用来指一种高级品种的岩茶,它的名字是由张泉的任鹏叫出来的。
——红茶中还有一类叫功夫红茶,比如祁门功夫、滇红功夫、洪敏功夫、川红功夫。道光年间在广州的美国商人亨特在《广州番归录》中说,茶叶种类繁多,主要分为红茶和绿茶...红茶包括武夷、功夫、人种、包。上本书里,功夫茶有时会写成功夫茶,比如“茶主要是武夷茶和功夫茶。”至于红茶为什么叫工夫茶,外商的解释是:“工人的茶。”(2)——由于文献缺乏参考资料,中文水平不高的亨特只好“直译”文献。在我看来,按照蔡爽透露的“工夫茶是好茶”的说法来解释可能更合理。既然好的岩茶叫工夫茶,那好的红茶为什么不叫工夫茶呢?
-那么,为什么岩茶“最好的叫工夫茶”?引自郭白苍《福建产志》的一段话可以作为注脚。只要想一想,“就选芽,手指伸进锅里,一根一根卷”,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需要多大的努力和技巧?正如清初石朝权《武夷茶歌》所言:“梅斯芙兰辛若焙,大概是香。鼎中火暖,心闲,手敏,工细。”这是一个。其次,在梁章钜的《归田笔记》中,虽然工夫茶的等级列在“奇种”之下,但薛梅、木瓜等奇种在山区并不多见。“三十六峰,不过几峰。每一种寺庙都不可能满满一斤,要用微型的锡瓶保存。客人名流来山,就开始生产一点,就郑重宣誓。”所以,就市场流通领域而言,工夫茶真的是顶级的“极品”,再无第二。总之,岩茶和红茶都有叫工夫茶的品种,岩茶在前,红茶在后。
——据《辞源》1979版:【功夫茶】是广东潮州当地品茶的一种时尚,其烹饪方法以唐鲁豫《茶经》为蓝本。精致的器皿...参见清玉娇《潮与美的故事》。又称“功夫茶”。
——(功夫茶)就是功夫茶。清代施鸿宝《闽杂注》(10):“张泉各属,风俗尚功夫茶。.....更重要的是拿武夷人种...你必须仔细啜饮很长一段时间。”
——工夫茶被定义为“广东潮州地方品茶的一种时尚”是非常准确的,符合当前各界对工夫茶的理解。列出工夫茶、工夫茶以及它所依据的文献来源,也是非常宽容和公正的。问题是同一事物有两个名称,在实际应用中难免会带来一些混乱和麻烦。即如果成立协会或召开学术会议,应该用“功夫茶”还是“功夫茶”作为会议或大会的名称?而且在普通话里,“贡”和“贡”是同音字,什么都可以说。潮州话中“功”和“功”的发音差别很大,“功夫”和“功夫”的意思也不一样。在工夫茶的故乡,连名字都叫不出来。这不是更麻烦吗?
-《现代汉语词典》把“功夫”和“功夫”当作一个词,定义为:时间;空闲时间;时间;技能和修养是四项,但读者要注意:前三项多为“功夫”,第四项多为“功夫”。(有区别,但是要把两个字合二为一。这个处理是否合适就留在这里了。)但是,以上的解释很难涵盖潮州的“时间”二字。比如“某某辛苦了”,就是对方待人接物非常细致周到,所以这里的“工作”一定不能用“功夫”。
——工夫茶作为一种茶道,包含了许多物质和精神因素,如器皿精美、方法精湛、用料考究、仪态全面等。因此,把“功夫”作为茶叶品种名称是可以接受的,但把茶道称为部分而不是全部是必然的。更重要的是,命名一般都是以最初的名字为基础的。余娇的《贾超岳峰记》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早的工夫茶记载,以此作为命名依据是合理的。(慈源(功夫茶)定义中最后一句是“亦称功夫茶”。这个“左烨”实际上包含了肯定和别名的意思)。这本书从书名到内容都用“功夫茶”而不是“功夫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