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日军动摇:有一支驻青岛的日军投降了。
近日,记者在沙子口段采访甲卜,这里军民抗战事迹不断涌现,在民间流传。抗日战争时期,段家埠为保青军收粮纳税,得到家家户户的支持。有一次,日军从青岛市区出动,来到村里收粮。段家埠村长段永志拒绝接受日军的粮食。日军威逼利诱,段永志不为所动。日军恼羞成怒,将段永志扔进邓英村的一口井里,并在井口插上树枝点燃,阻止村民救援。日军在段家堡一粒粮食未收,退回青岛。村民们冒着生命危险营救村长段永志。幸运的是,段永志从小游泳很好,侥幸活了下来。
像段永志这样的村长,代表着青岛人淳朴温暖的感情。这是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家园,每个人都盼望着把日本侵略者赶出青岛。段永志的长子段存智,抗战初期加入老山地方武装,与日军打游击。后来,段存智因为会开车,会修火器,在青年时代就大显身手了。记者在青岛市档案馆找到了一份关于段存智的委托书。7月1945、1日,青岛警卫师司令部出具委托书,任命段存智为“司令部少尉军械官”。抗战胜利后,段存智随包青进入青岛。从那以后,他成了青岛的一名司机。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农民加入了当地的抗日武装,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捕,壮烈牺牲。出生于芝诺,1939,城阳区惜福镇吴佳村(原吴家村)社区人,他告诉芝诺记者:“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胶东,当地出现了抗日热潮。父亲于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游击队。1940年的一天,父亲回家被本村的李某某和青岛的日本宪兵带走了。”父亲余的命运对来说一直是个谜。直到今天,76岁的诺去青岛档案馆查资料,才看到这行记录:“1940年,夏庄镇吴家村于××年被日军西府镇局攻占。”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消息。
事实上,抗日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很多人的父母或祖父母直接或间接参加过抗战。就像芝诺失去父亲一样,这实际上是抗战留给他的家国记忆。山东科技大学的老师通过“刘工作室”的微信号联系到了记者,她讲述了一个关于她爷爷抗战的故事。陶萍的祖父焦福寿出生于沧口区小翁村,1915。1939年正月,他从棉纺厂参加了包青。“1941年春天,我爷爷在杨家村的庙里被日本人抓了。”“我爷爷在监狱里受尽折磨,我妈也不知道他在哪个监狱。估计他不在沧口,在李村监狱。1944在闫家山后面被日本人打死了。听说当时一起中枪的有3到7个人。”
一方面是汉奸的告密,一方面是日军的叛逃。展现历史的复杂生态。据《李贤良回忆录》记载,从1943到1945,有20多名日军在老山向包青投降。1943年6月6日,机枪射手渡边丰佐是第一个向包青投降的日军。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老实的杜冠丰佐赢得了包青的信任,和包青士兵一样,爱吃什么干红薯就吃什么。杜冠峰以二等兵起家,作战勇猛:“射击技术高超,每战皆有好战功。尤其是我们进攻最强的大老据点时,他的射击让堵口的敌人不敢抬头,我们就可以发炸药,炸掉碉堡,解决所有在里面的敌人。”
在叛逃的日军中,有陆军、海军和空军,其中一些人受过高等教育,为包青提供了大量技术和重要信息。
抗战胜利70周年,回望历史,珍爱和平,英烈将陪伴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