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学家董仲舒的历史影响及评价
董仲舒出生于天连一个牛羊成群的大地主家庭。他从小刻苦读书,三年不窥园,仔细研究春秋公羊的功名。汉景帝时,任博士官。汉武帝举一个好文采的人,他要提出三个对策,献上著名的天人三策。梁武帝很欣赏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很快采纳了这个意见,任命他为江都益都王的宰相。后来,他被撤职,并因宣扬灾难和事故而入狱。获释后,他担任了焦西郭襄国王。121年前,他辞职带着老毛病回家了,专门做讲座和写书。117前,董仲舒病逝,葬于西汉都城长安西郊。有一次,汉武帝路过他的墓地,为了表彰他对汉朝的忠诚,下马向他表示敬意。因此,董仲舒的墓地,也被称为下马陵。
董仲舒的作品很多,但至今大多失传,仅存《春秋故事》一部。《汉书·董仲舒传》中保存了天人三策。
董仲舒是汉代最有才华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他的哲学理论和政治主张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董仲舒的社会政治思想旨在巩固汉朝统一的政治局面,确保封建地主阶级的长治久安。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指出孔子说。所以,有所积则忧,无所患则贫,无所患则空。富则骄,穷则忧。傲慢就是暴力,这也是每个人的感受。
。他认为,维护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统治,就是富而贵,而不骄;农民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使他们不会担忧,这是维护封建统治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最理想状态。
董仲舒认为,要实现上述政治理想,重要的环节是巩固汉朝统一的政治局面,而要保证统一的政治纪律,首先要有思想上的统一。基于这种思想指导,他在《天人三策》中阐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指出春秋时期的大一统思想为古今社会所认同,但在他所处的时代,诸子百家意见不一,意志各异,无法实现思想统一。他主张把那些不在六艺和孔子之术之列的人统统烧死,切断他们的流通渠道。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董仲舒还极力推崇中央集权的政治代表——君主,甚至把他神话化,宣称他的权力是诸神赐予的,所以称他为天子。他认为君主是国家的根本,必须拥有绝对崇高的权威,站在生死的立场上,与天共变之势。不拜君主,麻烦就大了。董仲舒针对秦重刑、法崩的教训,提出了德刑结合,重视倡导在治中,道德教化是根本原则,刑法是辅助手段。两种方法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董仲舒所谓的道德教育,一言以蔽之,就是用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观念来禁锢和束缚劳动人民的革命精神,使他们自觉服从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所谓三纲,就是君为臣,父为子,夫为妻,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中被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隶属关系。这显然是孔子对君君、大臣、父子正名理论的发展。政治权力和宗族权力,连同神权和夫权,代表了一切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其所谓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仁是超越阶级的爱,其本质是让劳动人民热爱地主阶级;就是让劳动人民自觉安于被奴役、被服从、被剥削、被人践踏的阶级地位;礼,是要求劳动人民按照封建等级制度说话办事;智慧就是劳动人民要按照地主阶级的规范和要求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信仰就是劳动人民要对地主阶级及其封建主忠诚老实。总之,三纲五常是麻痹和束缚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体现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关系,是封建地主阶级的道德价值观。董仲舒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道统学说。
为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汉代封建统治的合理性,进一步说明其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董仲舒阐述了他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
同类天人观是董仲舒倡导的天人感应论的一个理论基础。他认为天人是同类。人要什么有什么,人要什么有什么。人也可以说是天堂的复制品,宇宙的缩影。另一方面,宇宙是人和成人的放大。实际上,他把自然人格化,把人的各种属性,尤其是精神属性强加给自然,反过来又把人说成是自然的复制品。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有两个现实的社会意义。地主阶级以专制君主为代理人,但代理人的利益与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有时是相互矛盾的,以皇帝为中心的君权与其他阶级的地主阶级势力之间也存在一些矛盾。所以地主阶级觉得代理人的权力也需要适当的限制,但是在他的绝对权威下,有什么权力可以限制呢?对于最高统治者,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重在劝其实行仁政。当时及以后的一些谈灾论迷信的儒者,也以这种迷信为工具,对当权派进行法律斗争。通过这种迷信的方式,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被压迫阶级的一些诉求,天人感应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这方面的作用。
关于董仲舒的评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总的来说,董仲舒的思想和理论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在理论上基本是荒谬的,应该予以否定。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考虑,有一定程度或一定的进步感,不应全盘否定。他的封建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应该看到,董仲舒是一位有影响的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乃至人类思想史长河中的重要一环。此后,唯心主义哲学家大力提倡,唯物主义哲学家批判,从而使人类思维的长河奔流不息。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在批判董仲舒神学目的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无神论,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总之,董仲舒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