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什么也被称为“曾剃头”?
曾国藩外号“曾剃头”,不是因为他杀了太平军,而是因为他在长沙开了审判局,在湖南杀了太多所谓的“土匪”。当时长沙的知府叫仓。他写了一本回忆录,里面记载了曾国藩的案局。因为一个案子,至少误杀了四个人。是冤案,但曾国藩杀了好人,放了坏人。
一个老婆婆看到曾国藩的头高高地挂着后,气愤地说:“这是什么罪!杀人就像剃头一样。你剃光头了!”结果老婆婆的气话让“曾经剃过”的外号传开了。
后来曾国藩自己训练的湘军镇压太平军等农民起义军,杀了更多下层贫民的头。他的绰号“曾剃头”在民间流传得更广、更远、更深。
扩展数据:
曾国藩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他从小勤奋好学。他6岁时进入这所学校。8岁能读四书,背五经,14岁能读李周和史记。道光十八年(1838)入国子监,师从军机大臣张穆。忍痛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军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我们与倭仁、会宁道和归真等大学同学是挚友,为“实学”而奋斗。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国藩组建湘军,经过多年征战,力挽狂澜,消灭太平天国。终其一生,他奉行以忍耐为第一要务,主张凡事勤俭持家,不以为官为荣。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以礼为先,以忠求政,在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创办了第一所军械学校,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文书籍,安排了第一批留美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创者。曾国藩、胡林翼被称为“曾胡”,李鸿章、左、张之洞被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五营殿大学士、一等易,谥号“郑文”,后称“曾文正”。
百度百科-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