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玄奘西游有什么意义?
玄奘剧照
玄奘下西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发现唐代很多佛经有很多解释,不同解释所表达的意思差别很大,这对佛教思想的推广非常不利。痴迷于佛学知识的玄奘不希望看到以后佛教的衰落,于是下定决心要学习西方佛经的确切含义,并希望通过自己的翻译得到更多的中国佛经。就是带着这样的决心,他独自出发,西行十九年,取经。
玄奘做到了这一点。他从西方回到中国后,带回了许多印度佛教经典,其中包括526种策略和657部佛经,对中国的佛教研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再加上玄奘在国外游历多年,精通梵文,所以他翻译的佛经比过去人们所知道的更加准确易懂。在他的努力下,唐代佛教文化的发展日趋繁荣。
所以玄奘西游的意义在于正确解读佛教经典,纠正错误的佛教思想,翻译更多从印度获得的佛经。此外,由于玄奘在印度学佛,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尤其是玄奘回国后,将印度民族文化的知识和知识哲学融入到中国的佛教中。至今,玄奘仍被中印两国视为两国友谊的代表。
玄奘西游鉴真,东游唐朝,成为今天人们心目中最繁华的朝代。究其原因,是当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氛围,佛教的兴盛就是最好的证明。到了唐朝,出现了两位非常有名的圣僧。其中一个向西走,另一个向东走。虽然他们的目的不同,但他们对佛教的信仰是相同的。他们是玄奘和鉴真。那么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游有什么异同呢?
玄奘画像
玄奘生于公元602年,卒于公元664年,享年62岁。他死后二十三年,唐朝又诞生了一个道士,这个人就是鉴真。鉴真在日本去世,享年76岁。两人都是唐朝少有的高僧,做出了类似的举动。玄奘西行至鉴真,东渡。虽然他们的目的不同,但都追求佛教的真理,值得后人尊敬。
玄奘的《西游》因《西游记》这部名著和电视剧而闻名中外,但很少有人知道鉴真的《东游》。两者有什么区别?首先,玄奘去印度等佛教发源地是为了寻找正确的思想,因为佛教思想的差异,而鉴真去日本是为了传授佛教道理,因为当时日本非常落后,曾多次去唐朝学习佛教知识。
玄奘和鉴真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是私下行事。玄奘曾向朝廷请求西行,未获批准,于是只身前往。鉴真想把自己的佛教思想传授给日本,而那时,他已经是唐朝为数不多的著名僧人了。朝廷不想失去这样的人才,多次派人阻止鉴真赴日。
但最终玄奘西行,鉴真也成功东渡。这两位圣僧对佛教思想的追求是非常可贵的,值得后人学习他们的精神。
玄奘下西洋为中国古代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他的佛教经典,还是他回国后对佛经的翻译,都极大地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繁荣。众所周知,历史上玄奘曾独自西天取经。那么玄奘西行是什么时候呢?它有多长?
玄奘画像
玄奘生于公元602年,卒于公元664年。在这62年间,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佛教。13岁时还在隋朝,被隋朝大理寺卿赏识,在杜东净土寺出家。此后,他致力于研究佛经。
公元622年受戒,拜见名僧,开始讲学。在接下来的四五年里,他得到了许多高僧的指导。在这些人的基础上,他有了自己的见解,他的名气逐渐开始在川中等地传播。并意识到唐代佛教存在很大的隐患。
公元626年,由于天竺僧人佛教知识的传播,玄奘第一次有了西行的想法。贞观二年,29岁的玄奘正式踏上西游记之路。之后,他直到公元645年才回到长安,其间用了将近19年。
玄奘西游,从长安出发,经过唐朝的西域,离开唐朝的疆域,经过高昌国和加蓬,最后到达印度。他用了19年的时间,游历了近110个国家,在这些国家学习当地的佛教知识,最终有所成就,将这些佛教理论带回唐朝并传播开来。
大家都看过玄奘西游上的《西游记》。无论是电视剧还是书籍,你一定非常熟悉唐嫣这个人物。这本书讲述了唐嫣带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位弟子西天取经的故事,重点讲述了他们在途中遇到的艰辛以及如何克服。那么你知道历史上的唐僧是谁吗?他就是玄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玄奘西游的故事。
玄奘西行路线图
玄奘原是汉朝名臣陈的后裔。他的父亲也是一名官员。后来他退休后,悄悄研究儒学。然而,玄奘跟随他的兄弟常杰大师学习佛教。他学了大乘佛教和大乘佛教,觉得大乘佛教比较好,比较能救人。当时唐朝的大乘佛教还不完善,玄奘决定去西域学习大乘。
但唐朝贞观年间,个人不得私自出境。627年,玄奘申请* * *,但申请被拒,于是悄然加入商人行列,踏上了自己的西游之路。玄奘首先走出玉门关,进入沙漠,然后来到高昌国,越过帕米尔高原。克服途中的艰难险阻,最终到达佛教圣地天竺国。
玄奘在天竺待了十几年。在此期间,他向许多著名的僧侣学习佛教。他坚持不懈,从不错过任何学习机会。玄奘也徒步走遍了整个西方大陆。最后在一次重要的佛学论辩大会上,以他博大精深的佛学和自己的实践经验,让很多僧人哑口无言,这才算玄奘。于是在公元643年,玄奘启程前往唐朝,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他回到长安后,也受到了唐太宗的接见,然后把他带回来的佛经全部翻译成中文。他也被认为是当时佛教最深奥的圣僧。
这就是玄奘西游记取经的故事。当然,西游记的小说都是改编自玄奘的《西游记》。
玄奘西游路线图一定听说过玄奘西游的故事,讲的是玄奘从唐朝都城长安出发,去印度学佛取经的故事。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根据玄奘西游的故事写成的。那么你知道玄奘西行的路线图吗?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玄奘西行的具体路线。
玄奘西行路线图
公元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先到达周琴,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然后经过兰州、凉州、甘州、肃州、瓜州到达唐朝的玉门关,再绕过白墩子、红柳园、星星峡等地,最后走出唐朝的边境。
他向西北行进,进入沙漠到达义乌。后来,他去了白理成、高昌望城、五板城、阿福石泉等地。他今天去了天山南麓,然后进入了阿依尼和望城两个国家。然后玄奘渡过孔雀河,进入屈直。他向西走了600多英里到达俾路支国,然后向西北走了300英里到达灵山。穿越冰山七天七夜,抵达大清池。今天,这个地方在吉尔吉斯斯坦。之后,玄奘沿着湖的西北方向走了500英里到达碎叶城。之后又经过了洛斯城、佩汗国、布力塞纳国、马赛丽国、河尾国、水甲国、瓦那那国、杰双那国、范艳国、加布国、罗杰国等10多个国家,穿越了帕米尔高原等多个高原。历经十余年历史,终于到达佛教圣地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
在印度玄奘拜访名师后,苦读佛学,终于有所收获。贞观十九年一月回到大唐都城长安,历时19年,行程五万公里。他还带回了600多部经典著作,后来被翻译成中文。玄奘西游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古代翻译的发展。这是玄奘的整个西行路线。
众所周知,唐僧取经途中遭遇八十一难的故事,其实是以唐代玄奘取经为背景的。那么玄奘西游到底遇到了多少困难呢?他是如何一步步克服,最终得到佛经的?
玄奘雕像
首先,玄奘西游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来自本国的阻止。当时天下刚定,不允许中国人出现在唐朝。所以当玄奘第一次想得到国家的支持上交西行申请书的时候,他没有回应。唐太宗一点都不同意,这和电视剧大相径庭,是美化唐太宗。实际上,玄奘之所以能够成功西航,就是因为他乔装打扮,在灾民中偷偷溜走。
离开长安后,玄奘还遇到了一路拦住他的部队和士兵。在别人的帮助下,玄奘离开了凉州。这时候玄奘的处境已经很惨了。马死了,和尚走了,也就是说玄奘现在只能一个人走了。
在穿越沙漠时,他差点被士兵射杀。沙漠中恶劣的生活条件让他行走困难,而此时,更不幸的是,他赖以生存的水被打翻了。在沙漠中,孤身一人,没有水,又迷了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玄奘竟然坚持了五天,成功走出沙漠,到达了目的地的第一个国家——高昌国。
在高昌国,因为国王的赏识,他坚持要离开玄奘,但玄奘不愿改变决心,于是绝食。最后,高昌国国王妥协,让玄奘离开。然而,离开之后,玄奘又遇到了雪崩,然后只有两个徒弟陪着。
玄奘西游遇到无数困难,多次威胁到他的生命。幸运的是,玄奘没有放弃,最终到达印度,学习正宗的佛教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