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典故成语
东汉末年,诸葛亮耕南阳,刘备为了催他帮自己打江山,急求人才。他曾三次拜访卧龙诸葛孔明,他隐居在隆中的茅草屋里。后来,他用第二个典故来表达皇帝对臣下的理解,也表示真诚的邀请或拜访。
眼看天下战乱不断,百姓疾苦,初出茅庐的诸葛亮答应出山,随刘备回到新野。此时曹操派兵攻占了刘表次子驻扎的荆州,然后攻打刘备。刘备的士兵寡不敌众,形势危急。诸葛亮在博望坡设下埋伏,想用火烧掉曹骏。当时人们以诗赞诸葛亮:“伯望以火攻,指挥如意说笑。”
曹操的军队,是口水战的领军集团,沿河安营扎寨,准备吞并江东。吴栋君主和他的臣民感到震惊和担忧,很难决定这是否是一场和平的战争。诸葛亮用他的策略与官员讨论世界事务,并巧妙地进行辩论,说服他们和孙权与刘备联合对抗曹。才出现了赤壁之战。这个成语原来的意思是和许多儒家的谋士争论,驳倒对方的论点,后来的意思是和许多人激烈争论,驳倒对方。
孙权用公瑾的诡计引诱刘备到东吴结婚,并胁迫刘备返回荆州。临行前,诸葛亮送给赵云三个锦缎做的袋子,说:“把三个巧妙的小把戏封在里面,然后依次打开。”赵云、刘备、孙淦引五百兵到南秀,按计破了公瑾的诡计,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逃回荆州。以至于东吴“丧妻”。
诸葛亮,一个带着黑带围巾的羽扇,临终前与众将告别,布置军务。虽然死后并没有暗中哀悼,但是司马懿看到蜀兵撤退就知道了真相,于是催促大军赶紧追赶。忽然,吴上了炮,旌旗飘扬,诸葛亮坐着四轮车出现了。魏军见葛亮还在,弃甲逃命,落荒而逃。过了两天,司马懿知道车是木头人。
三条腿赤壁之战奠定了三条腿的立场。魏、蜀、吴三国激战,但最后权力都到了司马家,结束了三国之争。所以《三国演义》结尾的两句话是:“三条腿三条腿成了梦,后人都在怨。”枪击是三方分离僵持的隐喻。《三国演义》里也有“虢国”
1,如饮酒醪(周瑜):形容心胸宽广的人,源于正史中周瑜对程普的认识,形容周瑜心胸宽广。2、朱柔复活(刘备):形容长期闲散,事业上毫无成就。3、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无穷无尽的灾难。4、如鱼得水(刘备和诸葛亮):比喻我得到了一个和我很投缘的人或者一个很适合我的环境。5、三访茅庐(刘备、诸葛亮):形容对人才的渴求,然后比喻多次真诚的拜访。6、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7.卧虎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的雄伟地形。8.头脑风暴(诸葛亮):指集中所有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9.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竭尽全力,至死不休息。10,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11.望梅止渴(曹操):比喻用幻想安慰自己。12、捉刀(曹操及其名将崔琰):指写文章的人。13,只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14、七步天资(曹植):形容天赋高超,思维敏捷。15,高超(关羽):形容优于他人,无人可比。16,一身勇(赵云):形容勇气极大。17、古曲周郎(周瑜,吴国巡抚):指精通音乐和戏曲的人18、巢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一个国家或集体的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19,强墙清野(于迅,曹操谋士)指的是一种通过饥饿和诱捕敌人的作战方法。20、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无聊。21,老牛犊(杨彪,杨修的父亲):比喻父母爱抚他们的孩子。22、像一根竹子(杜宇):比喻军队一路打胜仗,形势如刀砍竹竿般顺利。23、车上装着一个水桶(中医吴):用很多来形容并不稀奇。24.被斩首的将军(巴郡的总督是闫妍):形容一个勇敢不屈,宁死不屈的壮汉。25.吴夏阿蒙(吴国著名的梦露):形容一个没有知识的粗人。26.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依据的主观臆断。27.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神速。28、出言不逊(张合):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29.大器晚成(崔岩):用很长的时间来形容杰出的人才。30.搬运重物(庞统,被称为“凤雏”,陆机,顾少):搬运重物到一个遥远的地方。31,乐而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32、德隆望舒(曹操)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地区。夺取陇右后,我们要夺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