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炊烟
炊烟属于农村,站在它下面的是奶奶,外婆,妈妈。炊烟颂扬生生不息。
炊烟给我的印象是梦里萦绕。我的家乡在大纵湖畔。湖畔村的清晨和黄昏,我常常被笼罩在薄薄的雾和淡淡的烟中。我感觉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我从远处回来,看向我的家。由远及近,我看到烟雾像蓝色的薄纱一样包裹着老房子和树木,我百思不得其解,像雾,像烟,又像气,温暖地把人拉回来。那是一幅精美的水粉画,写意而真实,观者从容淡定,意者轻松愉悦。
童年的村庄,像一只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船,在风中、浪中、梦中,摇摇晃晃、摇摇晃晃地向外婆家走去。弯弯曲曲的小巷,土制的地砖,就像无数的童谣。一望无际的金黄庄稼,傍晚青瓦屋顶冒出的炊烟,就像行云流水般低吟的诗篇。
炊烟就像母亲的天性,充满了温柔和期待。我从烟雾中走来,留下无尽的眷恋。有烟的地方就有希望,有烟的地方就有家。
我没有见证村庄的诞生,却看着它一步步蒸发。这一刻,我渴望融进村庄的背景,那是一片田野,一把泥土,一间小屋,屋檐下鸟鸣,或是爷爷手里破旧的农具,一顶沾着汗水的草帽,奶奶腰间围着的围裙,厨房里添的柴火...让人流连忘返的是缕缕青烟。
村里的瓦房越来越少,高楼大厦渐渐淹没了土墙青瓦。厨房的炊烟被现代文明一点一点蒸发,升华成京城锅碗瓢盆的交响乐。今天的村名是邻村名的组合,厨房的炊烟一直留在曾经的故乡。过去是烟,炊烟属于过去。除了炊烟,哪里还能找到诗和画?我很失望。
我至今还能清晰地回忆起爷爷奶奶出殡下葬的场景。是村里的亲戚用一铲黄土埋了一个巨大的灰盖,封住了一个长长的叙事。用不了多少年,那片墓地就会湮没在生命的记忆里。今年清明节,由于附近河道吸泥摆土,村头的坟坑已经下陷了半米之多。看看以前还巍峨的墓碑,先人的名字已经深深埋在土里。春天,花香四溢,俯瞰寂静的村庄,带着春韭菜香味的炊烟随着时间的流逝去了哪里?
《炊烟》里的生与死不是同一个问题吗?炊烟是称呼,炊烟永远是海归的隐喻。
穷年,硝烟随时可断,人间烟火却从未消失。听着《又见炊烟》这首歌,我内心一片宁静,仿佛回到了童年弥漫着炊烟的家乡,那里有我最心爱的亲人。
故乡和炊烟已经定格在一个漫长的梦里,但消失并不总是坏事。钢筋水泥的丛林也有城市孩子的欢乐。消失有时候是一种升华,我有切肤之痛的感觉。
整理:zhl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