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区的历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二年(215),蒙恬率领65438+万大军北攻胡,收复河南。次年,在城关区东港镇设黄河沿岸34县和榆中县。
汉昭帝六年(公元前81),分陇西、张掖、天水两县,设晋城郡,辖晋城(今西固区)等13县,城关区为晋城郡。
东汉、三国(魏)、西晋仍沿袭西汉旧制。
东晋十六国时期,城关区依次为晋城郡、前秦晋城郡、后秦、梁倩、北梁、侯亮、南梁、西秦。北魏改晋城县为淄城县,城关区属之。
文帝元年(581),设兰州、陵金城郡、陵城郡、城关区。
明成祖三年(583年),废郡救州,在城关区设五泉郡,属兰州。
杨迪大业三年(607),改州为县,兰州改称金城县,城关区属金城县五泉县。
大业十三年(617),西秦霸主薛举据金城县之地,在城关区庄妍寺(今兰州报)建府。
唐武德二年(619),唐平雪菊,改晋城县为兰州,淄城县为武泉县,属州治,属城关区。
高宗咸亨二年(671),五泉县改名为金城县。
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恢复五泉郡名,同时将废州恢复为金城郡。
苏宗干元二年(759),金城县改为兰州。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兰州有吐沫储藏的证据。
唐玄宗五年(851),沙洲张义超揭竿而起,收复兰州。
唐代城关区由州、郡、县管辖。
五代至北宋初,城关区先后为土羌、党项羌。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收复,纳入宋朝版图。
元丰六年(1083),在隋唐旧城以北又建新城,黄金城建在黄河北岸。
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置兰州市兰泉县,迁至兰州,隶属西河兰廓道。
南宋绍兴元年,金太宗天惠九年(1131),兰州是黄金之地。金省兰泉县。城关区属于临洮路,归兰州管辖。
元朝统一中国后,兰州划归陕西省,隶属中书省大将军常工管辖,城关区仍属兰州管辖。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兰州降为岚县,隶属陕西临洮府。
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兰县恢复为兰州,仍划归临洮府。
文健元年(1399)迁都兰州,在城关区修建肃王府和内外城垛。
清初仍沿袭明制,兰州隶属临洮府。
康熙二年(1663),兰州卫成立,隶属陕西布政使。
康熙五年(1666),甘肃巡抚由凉州(武威)迁至兰州。
康熙八年(1669),甘肃、陕西一分为二,陕西驻常工(陇西)右公使改为甘肃公使,迁至兰州。
乾隆三年(1738)迁临洮府治,改名兰州府,依托郭定居皋兰县。
乾隆二十九年(1764),革除甘肃巡抚,移陕甘总督管辖兰州。省、地、县、陕甘总督都驻在现在的城关区。
辛亥革命后,民国二年(1913),废除州制,兰州与常工合并,称兰山道,辖兰州,领县15个,划归皋兰县。
民国16年(1927)弃道,皋兰县直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全省分为七个行政监察区,皋兰县为第一个行政监察区(巡抚公署在岷县)。今天,城关区是县政府所在地,也是甘肃的首府。
民国三十年(1941),皋兰县城关地区被分割,建立兰州市,这是兰州市建立的开始。此时的兰州城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城关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兰州分为八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部分嘉宝从第七、第八师分出,组成第九区。在九个区中,今天城关区有它的八个区(全部或部分)。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兰州市人民政府接管原九区,成立区/乡人民政府。
1955,经过两次区划调整,1953扩建合并后的一、二区合并为一区。因地处老城关,故名城关区,故名城关区。
1958和1960年,延长区、东港区和阿干区的一部分相继并入城关区,形成了今天的区域。
1968年4月,城关区在文革中更名为东风区。1973,恢复城关区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