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的三幕分别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哪三个历史时期?
《茶馆》由三幕组成,每一幕都发生在同一个场景——所有的场景都发生在老北京一个叫鱼台的大茶馆里。从时间上看,三幕的故事彼此相隔很久:1幕发生在清末光绪十八年运动;第二幕发生在Act 1之后十多年的北洋军阀政权时期;第三个场景发生在抗战结束30多年后。作者调动了自己对旧中国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积累,用“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巧妙构思,吸引了三个时代的形形色色的人,既高度提炼又生动展示了旧中国的基本国情,生动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病态现实。
三个法案的历史侧重点不同。Act 1聚焦“大清帝国”在灭亡前夕身患绝症的社会场景,略带暗示,也阐释了有志创新者和爱国者的追求,以及一些普通市民面对急速衰落的社会本能地对生活的憧憬;到第二幕,清朝已经崩溃,恶如虎狼的封建军阀用洋人给的枪,造成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然而,几天后乞求和平生活的人们都害怕了。虽然时代变了,但一切丑恶反动的势力,像清末一样,依然猖獗,让大众躲得远远的。第三幕,场景最凄凉。人们终于摆脱了“被征服者”的生活,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现实。一直抱有美好期望、一刻不敢放松的中国人,已经走到了命运的尽头,就连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难逃被糟蹋的危机。整个茶馆就这样忠实地描绘了从19年末到20世纪中叶这半个世纪里不断恶化的社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