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发生过几次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在宋代最为频繁,宋代的农民起义现象也不同于其他朝代。因为在宋朝,只要有农民起义,这个农民起义就会持续下去,不会停止。
宋朝历史上最大的两次起义是王小波、李顺起义和宋江起义。
扩展数据:
1、王小波与李顺起义
2.方腊起义
3.八字军抗金起义
4.红巾军抗金起义
5.绍兴抗金起义
6.钟祥与杨幺起义
7.微生抗金起义
8、红色夹克衫毛巾反对黄金起义
9、范蔚茹起义
10,李进起义
11,江西建昌佃农起义
12,李杰起义
13、赖起义
14,陈东起义
15,姜大老起义
16,张复起义
17,颜孟彪起义
18,陈三枪起义
重大起义:
我王小波和李顺起义:
宋平后蜀时期不仅没有解决原有的矛盾,反而增添了新的不安定因素。攻下后蜀后,宋太祖下令将后蜀积蓄的财宝、钱币、布匹、粮食等全部由陆路、水路运往开封府,历时十余年。
这激怒了四川和四川军民,于是出现了全世雄领导的四川地方叛乱。宋朝在王全斌镇压了近十个月的起义(而在平舒只有两个月),还杀死了27000多名没有参加叛乱的蜀兵。
表面上的抵抗被重兵压垮,但川蜀军民对宋政府的怨气却始终在郁积。
宋初,四川在经济上受到超压榨政策。地方政府不仅继承了后蜀头钱、牛皮钱等一切苛捐杂税,而且征收的赋税也比其他地区多。
唐太宗在位时,犯法者有100多人。只有彭山县令齐振源,被太宗表彰为所谓清白、实干,实则与民为敌,“收钱多送民家。”
不难想象,盘剥之急,吏治之龌龊,在四川,在四川。
宋政府的禁售茶布(官销)政策,驱鱼出园,驱鸟出林,把没有生计的茶农、农民、手工业者逼到了灭绝的边缘。
四川素有“罗湾、祁进等物为天下第一”的美誉。宋代在此设立博吴迈,专卖布帛,迫使贩卖布帛的小商人纷纷破产,从事布帛生产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的利益也大受损害。
茶在唐宋时期已经成为必需品,卖茶也成为朝廷重要的财源之一。
所谓茶叶垄断,就是政府垄断茶叶,设立专门机构,以低价强行从被称为“园户”的专业茶农手中收购茶叶。
这样一来,即使以前卖茶叶的茶商失去了生计,同时又让种茶有利可图,茶农也相继破产。不仅王小波本人是失去生计的茶商,他的很多追随者都是破产的茶农。
淳化四年(993年)二月,王小波在青城聚集人群,高呼“我与贫富不平等同病,现在与你平等”的口号。
现代学术界将这一口号概括为“均富”,并给予很高的评价,但也有人质疑这能否算是一个明确的纲领。
其实没必要否认这个口号,毕竟它是社会极度不平等条件下底层民众最后的声音;
但从思想史的角度不必给予过多的权重,因为“不患寡而患不均”早已是儒家的一贯主张,这个口号并没有增加新的内容。
二、宋江起义:
宋江起义因为水浒传的渲染几乎家喻户晓。
起义的确切年代没有记载,大约是政治和政治的末年;活动区域相当广泛,北至JD.COM、河北,南至滁州、海州、淮阳。“当县发生大地震时,许多官员都避免躲藏”。
史书上说,“宋江在和硕和JD.COM胡作非为,带了三十六人,还有数万官军。谁敢反抗,谁就超越了别人”。
宣和三年(1121)二月,宋江领兵到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俘获官军船只十几艘。但最终,他遭到了张叔夜的伏击,那一年,副统帅被俘虏了,所以他接受了投降。
当年六月,随童贯南下镇压方腊。有宋江起义的史书记载,大概就是这样。
关于这次起义,宋元时期已有《宣和遗事》描述。虽然不是没有历史阴影,但毕竟小说家不能完全邀功。至于水浒传,更是艺术虚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