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的历史案例

1,管鲍友谊

“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他们是好朋友。管仲穷,包富,但他们互相了解,互相信任。管仲和包早年是生意上的伙伴。管仲付出的资本很少,但分红时得到的钱很多。

包舒雅并不在乎。他知道管仲家里负担很重,就问管仲:“这钱够不够?”有几次,管仲帮包出主意,但他都搞砸了。包并不生气,反而安慰管仲说:“事情做不成了,不是你主意不好,而是时机不好。不要介意。”

管仲当过三次官,但每次都被罢官。包认为管仲不是没有才能,而是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管仲参军打仗,临阵退缩就跑了。包舒雅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担心家里年迈的母亲。

后来,管仲和包都从政了。当时齐国大乱,儿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往他国伺机而动。管仲辅佐住在鲁国的龚自久,而包则在巨国侍奉齐国的另一个儿子。不久,齐国发生暴乱,君主被杀,国家失去了君主。

宫子久和听到这个消息后,他们很快就出发去齐国,试图夺取王位。两队碰巧在路上相遇。为了让小白成为君主,管仲向他射了一箭,但这一箭只是击中了小白的腰带上的钩子,没有伤到小白。后来,小白成了齐桓公,史称“齐桓公”。

当成为君主后,鲁杀了龚自久并囚禁了管仲。齐桓公想让包当大臣,帮助他治理国家。而包则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做官。他极力推荐被囚禁在鲁的管仲。

包说:“我治理国家不如管仲。管仲善良、忠诚、正直,能够制定规范的国家制度,善于指挥军队。这都是我没有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只能请管仲做大臣。”齐桓公不同意。他说:“管仲射了我一箭,差点要了我的命。如果我不杀他,我怎么能让他当大臣呢?”

马上说:“听说英明的君主是不记仇的。”更何况当时管仲是给龚自久打工的。一个人可以忠诚地侍奉他的主人,他也一定会忠诚地侍奉国王。陛下要称霸天下,没有管仲是无法成功的。你必须任命他。后来终于被包说服,把管仲带回了齐国。

管仲回到齐国当了尚卿,包却愿意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包的共同努力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成为诸侯国中的霸主。

管仲与包的深厚友谊成为中国代代相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经常用“密友”这个词来描述他们和好朋友之间亲密和信任的关系。

2.彼此和解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前往秦国,完好无损地回到赵国,因此被封为大夫。还陪赵王去秦王设下的渑池会,让赵王不受秦王侮辱。为了表彰蔺相如的贡献,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

廉颇这种老兵,自以为无敌,战无不胜。蔺相如只是一个文弱书生,却比其他官员更有权势。他对此非常不满,于是多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到他,我一定要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事情发生后,以国家大事为重,就打电话请了病假,没去法院。他尽量不去见他。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此后,两人走到一起,开始尽力协助王召治理国家。

3.恩格斯和马克思

10月,恩格斯和马克思加入了正义者联盟。6月,他同马克思商量后,出席了在伦敦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创立了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党。

同年5438年6月+10月,入选同盟会巴黎区委员会,受委托起草同盟会纲领草案(即《共产主义原理问答》),以问答体裁初步阐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

65438年6月+065438年+10月,随马克思出席国联第二次代表大会,任代表大会秘书。代表大会接受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本着民主原则制定了章程,并委托他们起草了联盟的纲领。

1848年2月中旬,在《共产主义原理》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宣言在伦敦发表。2月和3月,巴黎、柏林、维也纳等城市爆发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3月,恩格斯当选为共青团中央委员,与马克思一起起草了《德国* * *要求》。

4月,他们到达德国科伦。恩格斯担任《新莱茵报》主编,协助马克思主持该报编辑部。他还去了巴门和莱茵省的其他城市。1848年秋至1849年初,先后流亡比利时和瑞士,帮助组织瑞士的工人协会。

1849年5月,参加爱贝菲特武装起义。6月,在巴登-普法尔茨任威利奇志愿军副官,赴前线作战。起义失败后被流放到瑞士。165438+10月抵达伦敦,当选为联盟中央委员会委员,负责重组联盟。

1850年3月和6月,两次与马克思合作起草中央给共产党人的信。为了养活陷入极度贫困的马克思一家,恩格斯当年不得不搬到曼彻斯特,在“欧门-恩格斯公司”重新做生意。

在曼彻斯特期间,恩格斯与马克思保持着频繁的通信联系,共同探讨国际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策略,讨论各个领域的学术问题,相互交换意见。用他导师的话来说,即使是一个人写的东西,也必须经过另一个人的阅读和完全同意。

4.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时期。建安十三年(2008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这是一场著名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著名的一次。

也是中国历史上长江流域第一次大规模的江河战役,标志着中国的军事政治中心不再局限于黄河流域。最后,孙和刘联手用火攻,曹操返回北方。孙和刘各占荆州的一部分。

5.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是距今约5000年前,河北涿县东夷群中黄帝部落与颜地部落、蚩尤部落之间的一场大战。

“战”的目的是双方争夺适合放牧和浅耕的中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战争”,对古代华夏人由野蛮向文明的转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涿鹿之战在军事方面对中国战争影响最深。由于涿鹿之战是部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最后的结果是黄帝的虚弱战胜了蚩尤的优势,然后黄帝乘势收复中原,使华夏各部落实现了统一。

百度百科-管鲍职教

百度百科-香香河

百度百科-恩格斯

百度百科-涿鹿之战

百度百科-赤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