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共和国》的剧情梗概是什么?

剧情背景是从清末慈禧太后回归到光绪年间,到民国初年袁世凯称帝失败这三十年间的中国近代史,包括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后新政、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历史事件。

慈禧太后想为她的60岁生日建造颐和园。李鸿章担心日本海军的扩张正在成为一种威胁。他想壮大北洋水师的实力,设立“海防捐”,向洋人借钱。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得不搞一场悲催的演习。中国在甲午战争中与日本交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奉命签订《马关条约》,却躲过了日本的暗杀。他虽然为国而战,却带着卖国贼的恶名退出了政治舞台。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朝廷决定训练新兵。袁世凯因为胆识过人,足智多谋,获得朝廷重臣荣禄的信任,开始在天津郊区经营政治资本。签订《马关条约》的国耻激起了全国的愤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名上书朝廷,要求变法维新。虽然光绪也想改革自强,慈禧一开始也积极支持,但后来发现激进派密谋起兵,血腥镇压改革。逃亡海外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在檀香山推行君主立宪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对康、梁等人进行了批驳,认为振兴中国的唯一途径就是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西逃。为了与慈禧媾和,清廷不仅要赔款,还要处决一大批被侵略者列为战犯的王公大臣。为了慈禧的平安归来,袁世凯向西方学习组建警察。缺兵无将的慈禧非常看重袁世凯。屡遭洋人羞辱的慈禧太后听说宪政共和国可以强国,派了五位大臣出国留学。袁世凯与权臣清亲王通过交易结盟,借机推行“新官制”,获取更多权力。军事部长们试图限制他们的权力。清元反击成功,最后战绩被叫停,从此独断专行。慈禧太后死后,载沣担任摄政王,罢免袁世凯,亲贵专权,压制民意。革命党趁机揭竿而起,辛亥革命爆发。朝廷不得不雇佣袁世凯镇压革命军。袁世凯利用朝廷与革命军讨价还价,利用革命军胁迫朝廷,迫使玉龙太后退位。孙中山为了实现共和理想的大局,给了袁世凯大总统的职位。

宋遇刺充分暴露了袁世凯的军阀嘴脸,引发了二次革命。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再次流亡海外,在国民议会中占多数的国民党人袁世凯即将被免职。袁世凯用武力威胁上演了一场滑稽的闹剧,解散了国民议会,消灭了国民党成员。对历史有贡献的袁世凯被骗当了皇帝,蔡锷揭竿而起,乞求袁的保护。袁世凯不得人心,被抛弃,在恐慌中死去。但后来军阀混战,张勋趁机恢复。剧情以孙中山慷慨激昂的讨伐张勋、反省过去、激励世人的演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