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选择有哪些经典案例?
二手车市场,即二手车交易市场。按照我们通常的思维,既然是市场,就有卖车的人,也有买车的人。如果大家公平交易,就不会有问题。比如你的二手车用了一段时间,性能和质量都不错,应该能卖个好价钱。另一方面,如果性能和质量都很差,那就只应该卖个不好的价钱。
是这样吗?不是这样的。如果你有比较好的二手车,准备入市交易。这款车的质量和性能如何?应该说只有卖车的人最清楚。但是购车者就不一样了。他没用过这辆车,对车的质量可以说是视而不见。我们做什么呢为了谨慎和防范风险,购车者一定要尽力砍价。本来价值65438+万,他只付了8万。至于卖车人,他知道我的车可以值65438+万,但他坚持要我出8万,当然不是。
一个坚持问价,一个拼命砍价。由于僵局,我们自然不能谈论它。最后好车只好退出市场,不卖了。
好车一辆接着一辆,走了一个又一个,剩下的车质量越来越差。汽车质量越差,买家越会讨价还价。就这样,经过卖车人和买车人一轮又一轮的博弈,最终,二手车市场只能一天天萎缩,甚至倒闭。
这是适得其反的,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逆向选择。
二手车市场的经典案例是美国经济学家、200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克洛夫在他的著名文章《缺陷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中详细介绍的。
说到二手车市场,我们先来看看贷款市场和保险市场。
众所周知,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就是为企业提供风险贷款。但是,你给哪些企业提供贷款呢?提供贷款后,哪些企业可以按期还款?哪些公司不能按时还贷甚至永远不还?银行事先并不知情。从贷款人的角度来说,对于那些行为风格相对稳定、成功率高、还款能力强的企业,当然是优先贷款的对象。但从贷款人的角度来看,这类企业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以较高的利息借款,因为其一贯稳健的风格;而恰恰是那些企业,通常更喜欢冒险,冒险了就可能犯错,甚至血本无归,无法偿还债务。他们更喜欢在银行贷款上花更高的利息。这就导致了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这很可能是今天商业银行坏账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保险市场也是如此。平时身体比较健康,没有生病的人,一般不愿意买保险公司的健康险;恰恰是那些身体不好,总是生病的人更愿意买健康保险。因为被保险人的一般健康水平很低,保险公司付给被保险人的钱会远远高于他们按照正常人的平均生病率收取的保费。这导致了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
生活中逆向选择的例子很多。比如人才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总之,只要有市场,只要进行交易,就可能发生逆向选择。
为什么会有逆向选择?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也就是说,买方和卖方拥有不同的信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要么,交易无法达成(如二手车市场);否则就是不公平交易,信息多的一方占便宜,没信息的一方吃亏(比如信贷和保险市场)。
我们做什么呢人类要生存,就要有交换。没有市场,何谈市场经济?二手车市场,信贷和保险市场还会继续。最好的,也是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让交易双方的信息尽量对称。信息传递和沟通越充分,对交易越有利,对市场的健康发展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