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印章:上海广富林(四)

吐温/春回大地

参观完寺庙,来到广富林的福成寺。据说从前,有一个尼姑住在寺庙里。人们称她为王小姐,她自己建了这座庙。

传说王小姐的曾祖母奉格格之命生于雍正宫,但在满月时,与雍正太子信任的陈阁老的儿子交换。换进宫的少年,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陈家怕事情败露。因为压力大,最后逃到松江,建了一个尼姑庵修行,就有了富城尼姑庵的故事。

与府城寺相邻的是集贤广场。它的前身是双金石坊,是明朝郑德年间,政府为了表彰两位学者曹世和和曹世忠兄弟而修建的。原广场毁于战乱,后重建并更名为“集贤广场”,代表了自曹氏兄弟二人开科举及其先河以来,广富林名士贤士的辉煌记忆。

集贤广场的吴王皇甫阁值得一提。它在古代被称为黄福林,它有一些起源。相传,吴王守孟在一次狩猎中发现了这个“吴国的宝地——九毛峰湖”,并下令在他的营地建一座宏伟的亭子,名为皇甫亭。传说松江“华亭”之名由此而来。如今的广富林“皇甫阁”也是根据这个传说而建,是标志性的地标。

还有集贤园,也是广富林聚集人才,招贤纳士的地方。广富林本来就出类拔萃。明清有11位进士,其中19人。他们中的一些人既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也是著名的学者。由此,广富林也被命名为集贤镇、集贤乡。目前,集贤园内的建筑全部征集自徽州、浙江,主要作为松江历史名人、先贤的纪念展示空间,也展现了广富林先贤四海为家、精忠报国的历史传承。

正是因为广富林人文地理的悠久,也吸引了康熙皇帝的到访。其中,黄庭基、黄庭阁的重建与康熙皇帝有直接关系。

相传康熙皇帝第一次去松江游览广富林时,被众人迎接他的场面所感动。他马上下令御船靠岸,这个泊位现在叫皇庭集。在靠泊的时候,康熙帝让松江官员告诉百姓,不要因为迎接他而践踏田禾。后人为纪念康熙二次游松江和前往广富林而修建的清代皇家建筑和牌坊,现在称为黄婷亭。它们都被战争摧毁了,现在又被多次修建和重建,都是根据当地年迈祖先的故事,它们的名字一直保持不变。

面对黄庭集和黄庭阁的是拱形的官塘桥和榆次桥。为什么这么叫?也是因为皇帝路过。古代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是皇帝的御船经过的水道,都被视为官道,没有朝廷的同意,不能在上面修建桥梁。据说康熙皇帝的御船两次经过神井堂,所以神井堂以前叫官塘。至于建在上面的桥,要求朝廷同意,皇帝有没有给它起名,不得而知。目前,广富林文化遗址连接着郊野公园的官塘桥和榆次桥,它也是以当地老年祖先的故事命名的。

过了桥就属于海浦街区了。这条街由东街区和杰西区组成,既是广富林古镇的核心区,也是温氏遗址服务的配套区。据说海浦的名字来源于朱元璋题写的“海浦酒楼”,以报答少年时被广富林一唐姓小儿的母亲收留,被其母亲收为养子,与唐氏小儿结为拜把兄弟的恩情。

从城隍庙到御亭的小路叫庙会街。古代每年城隍巡街,从这条街开始,各种小吃水果摊也集中在这里,非常热闹。尤其是到了广富林古镇的庙会,这条街排场三天,游客络绎不绝,笑声不断;店铺人头攒动,流动摊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可以形容为:人山人海,声势浩大,但井然有序。

广富林也被百姓称为金牛之地。相传天庭中有一只天牛违反天庭规则,被玉帝送到人间,恰巧落在广富林五河交汇处。从此天牛开始由恶变善,默默的为当地的祖先拖犁耙。它耕种的田地每年都有大丰收,它生产的大米质量仍然很好。几年后,天牛为我们的祖先立功,被召回天庭。广富林的祖先为了感谢天牛,将它改名为“金天牛”,并为它制作了一尊威武的金铜像,让后人永远铭记。

乍一看,我不明白“海军部”这个词的意思。等广富林朱雀门中心附近的钟楼就明白了。哦!原来从远处看就是一座不起眼的吊脚楼,里面还藏着一座小钟楼,叫金钟。它不仅小巧精致,还包含了一个特别的故事。

换句话说,曾几何时,这座金钟隐藏在广富林城的河中,住在河边的老百姓时刻惦记着它。每个人都想下去打捞,然后据为己有。但苦于没有钓鱼工具,只能望而却步。后来官方知道,为了鼓励人们面对各种欲望,要时刻敲响警钟,于是在河边建了金钟。一是作为广富林文化遗址的展示空间和景观功能,二是代表广富林的历史回声。结果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