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卓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简介。
,原名曾(1922-2002)。笔名包括刘虹、马莱、阿文、方宁、方萌和林薇。祖籍湖北黄陂,生于湖北武汉。1936年在武汉加入民族解放先锋队,武汉失陷前夕流亡重庆,开始发表作品。1940年加入全国文联,组织诗歌垦殖社,编辑出版诗歌垦殖丛书。65438-0943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历史系学习。1944至1945,从事诗歌、文学编辑工作。1947毕业后回到武汉,担任大港日报副刊主编。1950,任教于湖北教育学院、武汉大学中文系。1952年任长江日报社副社长,当选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1955卷入胡风案,被捕入狱。1957因病保外就医。1959下放农村。1961调入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担任编剧。1979年底平反,调回武汉市文联。出版的诗集有《门》、《悬崖上的树》、《白花》(诗集)、《老水手之歌》等。其中《老水手之歌》获第二届全国优秀新诗集奖。作者在书的序言中说:“我希望简单地唱出我心中的歌:不喧哗,不装腔作势,不做作。我知道读者不容易受骗。”。散文集有《苦与乐》、《美的追寻者》、《让火燃烧吧》、《吹笛者的音符》等。其中《吹笛者的笔记》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还有诗集《诗人的翅膀》和戏剧集《圣母的心》。诗歌真挚朴实,饱含情感,尤其是在逆境中,如《悬崖上的树》、《一份礼物》,在抑郁中透露出刚毅,在孤独中透露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礼物是给女人的诗。这首诗以激昂的笔调,生动地表达了苦难之后人间温暖的真情,歌颂了宽容的理解和善良的同情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安慰和勇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生活灾难中真挚爱情的由衷感激和赞美。诗表达了一种既是爱又超越爱的崇高情感,一种建立在深刻理解和信任基础上的博大的爱,一种人间亲情;同时也体现了对历史不公和现实不公的控诉。
浅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复杂内涵及其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意义。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重获自由的快乐,也有难以磨灭的创伤;其中既有光明的预兆,也有难言的隐忧,它们交织在一起,一时难以理清,但作者却以平静的态度表达出来,温柔中带着跳跃,委婉中带着犀利,从而给读者多重审美感受。
真实地暴露内心世界,细腻地描写情感活动,也是这首诗的一个明显特点。在“战歌”盛行的20世纪60年代,个人情感普遍被诗歌忽视和抛弃,它的创作确实难能可贵。